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李一如:推动传统村落文化活态发展《广西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路径新探》书评(2)


    二、矛盾——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过程中所遭遇的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文化认同的缺失和活态性的缺失。
    文化认同的缺失。认同是“对某事物区别于其他所有事物的认可,这包括了在其自身统一性中的所有的内部变化和多样性。该事物被视为保持相同或者具有相同性”。从社会层次看,认同包括了许多层次,如个体的自我认同、群体的集体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等等。从社会部门来看,认同包括经济认同、政治认同、社会认同、文化认同等。
    这里要谈论的文化认同,指的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的共识与认可。这种共识与认可是人类对于自然认知的一种升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支配人类行为的思维准则和价值取向。也就是说,文化认同表现为某个群体对于其文化的归属意识。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环境相对封闭,在同一个区域生活的群体所形成的文化认同与血缘关系、种族认同是相对重叠且持久的。但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运行机制,特别是信息通讯技术的发达,使人们去到世界各地也能保持联系。这种开放性的增强、人群的流动、外来文化的干扰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原有的文化认同模式,使得人们一旦离开了故地,很容易被其他文化俘虏。他们不再那么相信自己的文化是优秀的。
    不可否认,现代性的发展和文化认同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很多时候,现代性总是表现出对传统的否定,这种否认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断裂。而传统文化恰恰是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可以说,现代性是在批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性的构建必然会造成传统文化的破坏和消亡,造成文化认同的消失。而反过来说,文化认同对传统文化的构建有着巨大的反作用,文化认同的消亡进一步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消失。
    现代社会,我们已经不可能否定现代化发展,回到小国寡民的农耕时代。我们能做的,就是重新建立区域文化认同,使得人们从内心深处真正地认同本族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本质,真正意义上地激活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
    第二,活态性的缺失。传统和现代,在现代中国似乎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来源于传统文化不再适应于现代社会。而这种“不适用”的产生,其实是我们简单粗暴地把传统村落文化定义为静态所产生的。众所周知,社会是不断发展向前的,这是我们不可否认的规律,而在这个前提下,传统村落文化也应当跟随着社会的步伐向前发展,革除某些消极的部分,添加一些时代的内容。
    前面我们也提过,传统村落文化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民间的活态的文化。
    所谓活态性,本来就是传统村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指的是传统村落文化在流传的过程中是由人参与完成的,具有能动性的。但在现代社会的保护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出现一种忽视“活态性”的情况。在这里,我们需要厘清两种思路,即把传统村落文化及其所处的文化声讨环境视为静态的存在加以保护,还是把它视作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加以保护。
    事实上,即便高举着“活态传承”的大旗,但在很多具体情况中,很多地方的实际做法遵循的是前一阵思路,即把它当作静态,所采用的措施无非就地修补、异地拆迁、采集保存等。这种做法虽然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传统村落文化的保存,但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不仅工作量极大,而且不能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真正内涵。这种静态的“保护”,使得传统村落文化失去了活力,完全无法抵挡现代生活的冲击。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把传统村落文化当作活态的进行传承,维护强化其内在的生命,增强它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对民歌的保护,不应当只是把民歌记录下来,而是让民歌重新进入群众生活之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当然,传统村落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是一脉相传的,但其外在的形式却是不断变化的。比如郝哲族的鱼皮衣,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这种鱼皮衣现在已经很难见到,除了把原有的鱼皮以保存起来,我们也需要对它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可以是采取新的材料做出那种传统的样式,也可以把它们的历史反映在电影或者歌曲之中。当然,这些有待商榷,我们指出的是,保存的是它的精神和内涵,需要革新的是其中的某些外在形式。
    传统精神应该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基础。中国拥有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在这个大家庭中,各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在我看来,这些文化所敷衍出来的,不单单是那些外在的物品和技艺,更重要的是凝结在其中的人们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这也是一个地区的人区别与另一个地区的人的原因。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许需要外来文化,需要机器和更为便捷的生活方式。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抛除传统文化。而是提醒我们,需要更深刻地去理解自身文化,把外来文化去其糟粕,纳入我们的体系之内。换句话说,传统优秀的文化精神应该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本质,外辅以其他文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