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以色列曾经竟然想走社会主义道路?(2)


     1933年,第18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在布拉格召开,会议的焦点是任命一个巴勒斯坦犹太人代办处主席,该机构实际是以色列建国前的“影子政府”。面对这个颇有实权的职位,左右翼政治势力展开激烈竞争,结果原来持社会主义观点的本-古里安因突然改变立场,表示支持建立“非苏联化的犹太国家”,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代办处主席。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伊尔贡的精神领袖雅博廷斯基向与会的欧美犹太富商说:“你们把选票投给你们的‘掘墓人’,他(指本-古里安)是‘第二个列宁’。”本-古里安并没有成为“第二个列宁”,但他确实保护和支持左翼人士在巴勒斯坦取得政治优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苏联红军从纳粹集中营里解救出来的欧洲犹太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巴勒斯坦,他们大多对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感恩戴德并向往社会主义,他们也将这种情绪传染给犹太人代办处和哈加纳武装领导层。
     斯大林通过盟友向犹太人提供军火
     与此同时,斯大林也注意到巴勒斯坦出现的变化,他迫切希望那里能出现一个亲苏联的犹太国家,从而打破帝国主义在中近东形成的包围圈。1947年,苏联部长会议成立情报委员会,它直接对斯大林负责,其第一项任务就是竭力促成犹太人建国并促成其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与之相配合,斯大林还放宽了苏联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限制,并指示情报委员会中东及远东总局局长安德烈?奥特罗申科从这些移民中挑选和招募谍报人员,以保证未来的犹太国投向苏联阵营。
     为使犹太人能在与阿拉伯人的军事对抗中不落下风,考虑周到的斯大林指示海关和情报部门允许那些参加过二战及敌后斗争的苏联犹太老兵出国,例如曾在白俄罗斯的诺沃格罗迪克树林中领导过“朱可夫”游击队的毕也尔斯基本来不想离开苏联,但经不起上级动员,最终全家移民到巴勒斯坦,成为哈加纳的军事教员。到1947年底,在哈加纳拥有的2.5万战斗人员中,苏联裔占到1/3强,以至于像坦克兵、炮兵乃至飞行队等专业兵种只能以俄语为工作语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