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经济生态 >

规避产业扶贫潜在问题 保障扶贫政策高效落地(3)


    三、规避产业扶贫问题的对策
    笔者认为,为了保障扶贫政策的高效实施,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转变工作压力为动力,注重产业扶贫实质内容
    产业扶贫过程存在的复杂性和困难性,给地方政府造成巨大压力,但这也要求地方政府更加注重产业扶贫实质内容而不是流于形式。上级部门在考核地方政府政绩时,应该注重产业扶贫的长久效果而适当放宽考核要求,缓解地方政府的产业扶贫压力。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地方政府面对不同权益主体、针对不同主体致贫原因,要有相应的差别化的应对机制。同时,地方政府在布置产业扶贫任务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和农户的实际状况,避免扶贫任务过重或产业扶贫难以开展的状况出现。在帮扶贫困户的过程中,要发展“造血式”的产业扶贫,预防返贫现象的出现,实现产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产业扶贫保障机制,调动企业积极性
    如何打消企业的疑虑、保障企业合法收益是让企业更好地投入产业扶贫的关键措施。首先,在地方政府引导下,通过市场机制运作构筑企业生产经营风险防护平台和农业企业保险机制,为参与产业扶贫的企业“保驾护航”,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保障企业合法收益,使参与产业扶贫的企业实现可持续的盈利。其次,在地方政府引导下,构筑乡村产业发展的融资平台,通过政策支持吸收社会资本进入乡村产业发展,解决产业扶贫企业的资金缺口问题,进而有效规避企业由于资金缺口而套用地方政府的产业扶贫资金,使乡村企业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能够发挥“牵头”示范和带动贫困户持续脱贫的作用。第三,加快产业扶贫相关法规、政策建设,从根本上消除产业扶贫企业的“投机”行为。通过法规、政策的系统完善,彻底打断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利益链条,做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法规、政策的“漏洞”可钻,对产业扶贫企业的经营行为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在法制背景下实现产业扶贫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基层干部党性教育,提升产业扶贫效益
    基层干部作为党领导的全面扶贫攻坚的最后一道“抓手”,是当前决胜扶贫攻坚的关键一环。要通过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和加强基层干部的党性教育,使基层干部勇于担当责任,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在思想上成为服务广大群众的好公仆。首先,基层干部需要拥有超前的意识和必要的能力,充分了解国家的产业扶贫政策,把产业政策和基层现状结合起来,带领村民推进产业扶贫;同时,作为各类信息传达的关键人物,基层干部要将产业扶贫信息准确快速地传达给农户。其次,基层干部要立足自身岗位,身体力行地实施相关产业扶贫政策,关注扶贫对象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使产业扶贫政策和资源精准到户,真正地关心村民,为村民谋福祉。另外,基层干部代表着党和国家,他们的个人形象和公信力尤为重要。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要对群众一视同仁、不偏私,做到配置产业扶贫资源公平公正公开,廉洁自律,通过高效落实政策和项目,尽可能提升产业扶贫效益。
    (四)提升贫困人口内生能力,改善贫困户弱势地位
    贫困户虽然在产业扶贫中占有重要的主体地位,但仍是产业扶贫过程中最弱势的一方,往往缺乏脱贫的内生动力。针对这一状况,首先,要加强思想扶贫力度,帮助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转变传统观念,将原来消极被动的态度和行为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意识和参与行为,并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和资源禀赋状况因地制宜地安排相应的产业扶贫模式。其次,要加大对贫困户的相关产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确保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技术和能力支持。要防止培训流于形式,调动农户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此外,要建立良好的产业扶贫信息传递渠道,引导贫困户主动选择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而不是被动地听从政府的安排。通过建设“转变思想+技术支撑+信息通达”的三位一体产业扶贫机制,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内生能力,鼓励贫困户勇于维护自身权益,积极参与到产业扶贫中去。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族地区特殊类型贫困与反贫困研究”(项目编号:13JZD026)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