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名人 > 明朝 >

胡濙

    人物简介
    胡濙出生江苏武进,字源洁、号洁庵,是明朝名臣、文学家、医学家。他于建文二年进士及第,历仕六朝近60年,担任过户科都给事中、礼部尚书、太子太师、“托孤五大臣”之一等,被人比作北宋名相文彦博。胡濙曾受命寻找朱允炆下落,推崇张仲景为医学正宗,著有《卫生易简方》、《芝轩集》、《律身规鉴》等作品。公元1463年,胡濙去世,追赠太保,谥号为忠安。
    人物生平
    寻访建文
    胡濙
    胡濙生下来是白发,满月后才变黑。建文二年(1400年),胡濙中进士,授兵科给事中。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即位,胡濙升任户科都给事中。
    建文帝朱允炆在大火中驾崩,而有人说他逃走了,还有许多旧臣随从。胡濙自永乐五年(1407年)起连续14年受朱棣之命在外暗访建文帝踪迹。他所到之处,也间或向朱棣报告民间隐情。母亲去世时,他请求回去守丧,朱棣不许,升他为礼部左侍郎。永乐十七年(1419年),胡濙又出巡江、浙、湖、湘各省府州,再次出访。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他回到朝廷,马上赶到宣府去拜见朱棣。当时朱棣已就寝,听说胡濙到来,立即起来召见他。胡濙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朱棣,到漏下四鼓才出来。在胡濙没到来之前,有传言建文帝从海上走了,朱棣便分派宦官郑和等人浮海下西洋,到这时朱棣才消除了疑虑。
    任职南京
    皇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汉王朱高煦制造流言诽毁太子。朱棣改胡濙到南京任职,命他顺便调查此事。胡濙到后,秘密上疏驰送北京,报告太子监国七事,并说太子诚敬孝谨,并没有别的过失,朱棣很高兴。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召胡濙到北京任行在礼部侍郎。胡濙上书提出十个理由,力言建都北京不便,请仁宗回南京,以节省繁重的南北转运供给费用。仁宗都嘉许采纳了。过后听说他曾有密疏上奏先帝,便怀疑他,最后没把他召来北京。胡濙转任太子宾客,兼南京国子监祭酒。
    宠遇日隆
    洪熙元年(1425年),仁宗驾崩,明宣宗朱瞻基即位,胡濙迁礼部左侍郎。宣德元年(1426年),胡濙来朝见,宣宗便留他在行在礼部,不久进升为礼部尚书。汉王朱高煦谋反时,胡濙与杨荣等人赞佐宣宗亲征。叛乱平息后,宣宗给他的赏赐很丰厚。宣德二年(1427年),宣宗把长安右门的一座宅第赐给他,拨给两个守门人,赐给四枚银章。胡濙生日时,宣宗在他家中赐宴给他。
    宣德四年(1429年),命他兼管詹事府事务。宣德六年(1431年),张本去世,胡濙又兼管行在户部。当时国家开支项目渐多,胡濙担心财物不足开支。减免租税的诏书一下,胡濙常常阻拦不执行,宣宗曾恳切地告诫他,但对胡濙优待不减。宣宗曾设宴招待胡濙和杨士奇、夏原吉、蹇义,说:“天下无患,全仗卿等四人之力。”
    助定朝局
    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下诏节省过度的开支。胡濙于是上奏减少对英宗的供应,以及裁省法王以下番僧四五百人,使得浮费大省。
    正统五年(1440年),山西灾荒,诏令进行宽免抚恤,但过后又命令官员出去采买物料。胡濙上书说皇上的诏令应该言而有信。他又说军人旗校谋求受到差遣,他们一出便骚扰百姓,应撤消这一举动。都被批准了。胡濙行在礼部的印章丢失,英宗下诏不问罪,命令改铸。过后,印又丢了,胡濙被弹劾入狱。不久,印章找到了,胡濙得复职。
    正统九年(1444年),胡濙七十岁,请求退休,英宗不许。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时,英宗被俘,群臣聚在朝廷上痛哭,有人建议南迁。胡濙说:“文皇(朱棣)把陵墓安排在这里,就是向子孙表示不再迁都之志。”他的意见与兵部侍郎于谦相合,中外人士心才定下来。
    议礼上皇
    明景帝朱祁钰即位后,他升为太子太傅。杨善出使也先,胡濙说上皇(即英宗)被俘已久,应该带上衣服饮食送去。不见回报。上皇将回来时,景帝命礼部制定奉迎的礼仪。胡濙等人建议派礼部官员到龙虎台迎接,锦衣卫准备法驾在居庸关迎接,百官到土城外迎接,各将领到校场门迎接,上皇从安定门入京城,进入东安门,在东上北门面南而坐,景帝拜见完毕后,百官朝见,然后上皇进入南城大内。这建议呈上后,景帝传下圣旨,说以一轿二马到居庸关迎接,到安定门后再换法驾,其他的准如所奏。
    给事中刘福等人说这礼仪太轻,景帝回报说:“朕尊大兄为太上皇帝,这已是尊礼无加了。刘福等人还说太轻,其居心何在?礼部要集中官员详细调查他。”胡濙等人说:“这几位大臣并没有别的用意,只是想让陛下亲情和睦深厚而已。”景帝说:“昨天收到太上皇的信,说迎驾之礼应该从简,朕怎能违背?”群臣这才不敢说。正好千户龚遂荣写信投给大学士高谷,说奉迎之礼应当从厚,并提到唐肃宗迎接太上皇的故事。高谷装在袖中带入朝廷,胡濙与王直等人一同观看。王直与胡濙想上奏景帝,被都御史王文阻拦,而给事中叶盛竟把此事上奏给了景帝。叶盛的同官林聪又弹劾王直、胡濙、高谷等人,说他们都是股肱大臣,应当有闻必告,不宜私下议论。有诏书索要那封信。胡濙等人便把信呈了上去,并且说:“肃宗迎接太上皇的典礼,如今正可仿效实行。陛下应亲自到安定门外迎接,分派大臣到龙虎台迎接。”景帝不高兴地说:“就听从朕的命令,不要再吵着更改了。”
    上皇到京后,住在南城宫中。胡濙请景帝在明年元旦率群臣在延安门朝见上皇。景帝不许。上皇生日,胡濙请让百官到延安门拜贺,景帝也不许。景泰三年(1452年)正月,胡濙与王直都升为太子少傅。改换太子后,他加兼太子太师。王文厌恶林聪,便玩弄法律条文,给他罗织了罪名,想杀了他。胡濙不肯署名,便称病,几天不上朝。景帝派兴安去探病,胡濙说:“老臣本没有病,听说想杀林聪,受到惊吓而已。”林聪因此得被释放。
    高寿而终
    英宗复位后,胡濙竭力撑着病体入宫朝见,遂即请求离职。英宗赐给玺书、白金、纸币、袭衣,拨给驿车,并授予他的一个儿子为锦衣卫官员,世袭镇抚使。胡濙历事六朝,前后近六十年,中外人士称他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回家后,他有三个弟弟,都已七十多岁了,个个须眉皓白,这时候欢聚一堂,便把这样的相聚称为“寿恺”。
    天顺七年(1463年),胡濙病重,在临终前,他将几个儿子召到面前,说:“你们要谋求报答国恩,不要败坏我家的名声。”说完便瞑目而逝,终年八十九岁。英宗闻讯后惊愕悲悼,追赠太保,谥号忠安,并专门派人前往祭吊。
     胡濙到底有没有找到朱允文
    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在大火中驾崩,而有人说他逃走了,还有许多旧臣随从。胡濙自永乐五年(1407年)起连续14年受朱棣之命在外暗访建文帝踪迹。他所到之处,也间或向朱棣报告民间隐情。母亲去世时,他请求回去守丧,朱棣不许,升他为礼部左侍郎。永乐十七年(1419年),胡濙又出巡江、浙、湖、湘各省府州,再次出访。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他回到朝廷,马上赶到宣府去拜见朱棣。当时朱棣已就寝,听说胡濙到来,立即起来召见他。胡濙把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朱棣,到漏下四鼓才出来。在胡濙没到来之前,有传言建文帝从海上走了,朱棣便分派宦官郑和等人浮海下西洋,到这时朱棣才消除了疑虑。
     胡濙的故事
    正统(1436年—1449年)年间,胡濙在一天早朝时,跪着承接圣旨,起立时衣带松脱落地。他并不慌张惊恐,从容地拾起来系好,然后叩头,退回位次。连御史也无法纠劾他。
    正统十三年(1448年),彭时考中状元,在上表谢恩的前夕,坐等天亮上朝。不想等到四更,竟然靠着茶几睡着了,错过了上朝的时间。纠仪御史奏请英宗令锦衣卫前往捉拿,锦衣卫已经领到圣旨,此时胡濙从朝列中走出,禀奏英宗:“彭时不到,应当让锦衣卫去寻找,而不是捉拿。”英宗同意,彭时才免遭捉拿。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评价“老成举措,自得大体”。
     人物评价
    胡濙
    胡濙生性节俭,为人宽厚,喜怒不形于色,能屈尊待人。他在礼部任职多年,礼部上表恭贺祥瑞,按官衔他应当第一个署名,人们因此说他喜欢奉迎。南城人龚谦会很多妖术,胡濙把他推荐为天文生;他还推荐道士仰弥高,说他懂得阴阳兵法,派他去守边,因此时人颇讥讽他。
    朱瞻基:海内无虞,卿等四人力也。
    诚孝张皇后:此五臣,三朝简任,俾辅后人。皇帝万几,宜与五臣共计。
    孙继宗:濙为人节俭宽和,喜怒不形于色,待人温恭有礼,时以德量称。然性突梯多知,每朝廷建置大议,皆豫定于中而承迎于外,卒能因时以成其功名。故历事累朝几六十年,荣遇不衰,位兼孤卿,富寿罕俪。犹慕仙术,招致术士,出入无间,闺门不谨,以损誉云。
    李贽:胡忠安之忠大矣!当永乐在位之二十一年也,犹未放心于建文之逊去;而所托腹心之臣,惟忠安一人。孰知忠安一日在湖、湘,则建文一日得安稳于滇、粤诸山寺耶?留一建文,固无损于事永乐之忠,而反足以结文皇之宠,完君父叔侄之伦。今观公之告文皇,直言其无足虑而已。呜呼!诚哉其无足虑也,公岂欺文皇者哉!上疑始释,建文无恙,吾故以谓胡忠安之忠大矣。
    张廷玉:高谷之清直,胡濙之宽厚,王直之端重,盖皆有大臣之度焉。当英、景之间,国势初更,人心观望,执政任事之臣多阿意取容。而谷、濙惓惓于迎驾之仪,直侃侃于遣使之请,皆力持正议,不随众俯仰,故能身负硕望,始终一节,可谓老成人矣。
    焦竑:盖公自建文庚辰登第,立朝几六十年,为尚书三十一年,知贡举者十,天下学士多其门生。及乎名成身退,而犹有天伦之乐,福寿如公,世之一人而已。
    张燧:国朝名臣久任,唯蹇义秉铨,夏原吉握利权,皆二十七年。黄福尚书两京三十九年,而在交南者十九年。胡濙大宗伯三十二年。周忱巡抚江南二十二年。文经武纬,各尽其长,章程故在,乃今又弗然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