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社会治理须注重多主体共建共创与善用传统民间智慧
http://www.newdu.com 2024/11/13 02:11:19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孙志香 参加讨论
2018年6月20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共同发布了《西江模式: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十年发展报告(2008-2018)》。 报告指出,在开发旅游之前,村民是西江苗寨最大的社区主体。旅游开发之后,随着商户、游客的大量进入,“多元共生”成为西江苗寨旅游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社会特点。这些主体都以西江苗寨的文化旅游为生计之源,形成旅游兴旺则大家兴旺、旅游衰败则大家衰败的“旅游命运共同体”格局。因此大家结成了必须围绕旅游凝心聚力的紧密关系,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倡导和支持下,这种关系有的转化成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规章制度,有的转化成为新的村规民约,有的则转化成为思想要求和礼俗规范,形成维护西江苗寨景区建设、苗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脱贫致富责任担当等的社会共识和文化条件。以文化传承保护为例,政府、公司每年都为村民提供活动资金,村两委负责活动组织实施,村民积极参与,形成了文化传承保护的共建机制;在旅游市场维护上,党委政府、相关部门、旅游公司、村两委、老年协会等各个主体积极参与景区秩序管理,努力营造文明旅游的优良环境。近十年来,西江苗寨之所以没有发生全国性的重大旅游事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多主体共生共建共荣的发展初心和系统安排。 西江千户苗寨在化解旅游发展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中,既有以讲求法律神圣庄严的法理治理,也有接地气有温度的民间情理治理;治理资源除了充分运用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外,还充分运用乡土社会的“村规民约”,苗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议榔制”、“寨老制”、“扫寨仪式”、“鸣锣喊寨”、“民间歌谣”等民间智慧,对有碍旅游发展的失范、失当、失德行为进行规训与处罚,无论哪一个主体,如有违犯,均平等相待,一视同仁。这种村民自治导向的社会治理十分有效,十年来让西江苗寨基本做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的良好治理局面,既净化了旅游市场环境,又增强了旅游发展活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