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此战清朝对明朝从战略被动转入主动,最大责任人却是袁崇焕?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9:11:06 战争史 newdu 参加讨论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风沙碗里熊),无授权禁转! 蓟镇在明朝时期被视为九边重镇,东起山海关,西及居庸关,绵延两千华里。特别是到了万历年,蓟镇辖区的长城经过戚继光整修,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坚固的防御体系,看上去似乎是万世无忧了。但是就在不久后的崇祯二年,发生了震惊明朝上下的己巳之变,满清从喜峰口等关隘破口而入,一路上接连攻陷三屯营、遵化,大摇大摆穿过石门天险,潜越由蓟辽督师袁崇焕重兵把守的蓟州,然后占领顺义、绕过通州,最后围攻京师不下,大肆劫掠而还。 (各方行军路线图) 己巳之变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满清扭转了双方的战略态势,由战略被动转入战略主动,从此明朝疲于应付满清频繁的破关入侵,无法做到拒敌于外。另一方面:明朝内部的政治势力遭到了大洗牌,赵率教、满桂、孙祖寿、麻登云、黑云龙、朱国彦六名总兵或战死或被俘;蓟辽督师袁崇焕、兵部尚书王洽、工部尚书张凤翔、遵化巡抚王元雅、总理蓟辽保军务刘策等或死或下狱,元气大伤。尤其是蓟辽督师袁崇焕被下狱,不久就论罪被杀,造就了纷扰史学界的袁崇焕冤案一说,至今还争吵不休。 满清军队在整个己巳之变中的行动路线,基本都史料清楚,唯独在潜越蓟州一事上,众说纷纭,自相矛盾,迷雾重重,而因此而来的罪名“纵敌长驱”,也是袁崇焕被杀的原因之一。我们试着从蓟州地形和明清双方记录上,来分析一下满清是否有潜越的可能。 首先看一下满清潜越在地形上的可能性,根据现存的史料,基本可以确定满清军队十一月十三日过石门后潜越蓟州,于十一月十四日到达三河,那么根据地形有三条可能的路线。 (蓟门地区满清可选择行军路线图) 如果是走路线1:马升桥——蓟县——三河这条路,整个路面最宽不超过1公里,北面是现今的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里面峡谷深山,几乎是天然屏障,南面是建国后蓄水的于桥水库,这个水库原来是个洲河盆地,三水汇聚,降雨量偏高,里面三条河道聚集,很不好走,水库南面是翠屏山,翠屏山虽然不高,但是海拔也有181米,这就形成了一个喇叭形状的口袋,蓟县古城就在口袋底端,一旦过马升桥,走大路就不可能绕开蓟县古城,潜越就无从说起。 (于桥水库未修建时的地形图,可以看到库区有大河,两边有高山) 如果是走路线2:石门——翠屏山——三河这条路,则需要下盆地翻越翠屏山,走山边九百户周围的山口出去,这个盆地在建成水库后蓄水深度是21米,相对地势很低,从蓟县古城位置也能看的一清二楚。而且从地图上可以看到,盆地内有村庄,有大河,想下盆地翻过翠屏山,这是可能的,但是要是在大白天无声无息的潜越过去,那就是不可能了。 如果是走路线3:石门/马升桥——玉田——三河这条路线, ,用地图测距,会发现这个路线各段纯直线距离累加都要80多公里,如果考虑真实路线,需要一昼夜飞跃100公里的路途,而古代正常的行军速度要远低于此。 其次我们看一下各方记录。 程本直《白冤疏》:“于十一月初十日驰至蓟州,计图背捍神京,面拒敌众。十二日即发前拨堵截于马升桥,十三日敌乃尽撤遵营,横扎于蓟之东南角,林木茂密,山谷崎岖,两兵对垒,相持半日。不意宵遁而西…… ” 周文郁《辽西入卫纪事》:“十二日,辽卒哨至马伸桥,与奴遇,大败之,斩敌酋,军声大震。十三日,侵晨,报奴全军过石门驿,公令马步兵尽出城外列营。营甫定,有奴骑二百余,分四队扎我军之东南,相持两时,并不件贼大兵。公令我发炮,贼闻炮即四队排为一字,忽退去。竟日无一骑复至,使我欲战而无可战。十四日,乃探奴大队,潜越蓟西矣!公即督辽将士西追…… ” 《国槯》:“癸巳,建虏晨陷石门驿,杀驿丞。袁崇焕移营城外。建虏以二百骑尝我,闻炮而退,竟日不见一骑。甲午,袁崇焕侦敌将潜越蓟州而西,即西追之。犯蓟州,经玉田三河香河顺义等县皆陷。”(崇祯实录和这个记载一样)《崇祯实录》:“(十二月)丁丑,清兵入香河,殺知縣任光裕;攻三河,不克。戊寅,攻寶坻,知縣史應聘拒之。...........清兵入玉田,知縣楊初芳降。”(《国槯》和这个记载一样) 黄宗羲《弘光实录抄》:“崇焕阳主战而阴实主款也,甚至杀东江毛文龙以示信。嗣先帝之不许,遂嗾奴阑入胁款,仍戒以弗得过蓟门一步,崇焕先顿甲以待。是夕敌至,牛酒犒劳。夜未央,敌忽渝盟,骑突薄城下,崇焕师反殿其后。” 《满文老档》:“十三日,大军至蓟州,获一生员,令持书往谕驻城道员、军官及庶民降。又获明兵之一人,遂令持书往谕爱塔,桑阿尔寨来降,将行,谕之曰:‘将书与彼,事若成,则授以职。’是夜,乃过蓟州五里外驻营。十四日,大军至三河县……” 《清太宗实录》:“上统率大军,自遵化起行,向燕京进发,离城二十五里驻营。……甲午(十一月十三),大军至蓟州,前行哨卒,遇明塘兵五百,遂与战,生擒十五人,获马二十匹。是日,以书谕蓟州城内官民等,令之降。乙未(十一月十四),大军至三河县,……” 程本直说在马升桥堵截了,周文郁说是在蓟县古城外守,这是矛盾一。 程本直说相持半日。不意宵遁而西,按地图看,最多只能往南往东,往西则直接冲破防守了,谈什么堵截,这是矛盾二。 《国槯》《崇祯实录》最后一句很有意思:犯蓟州,经玉田三河香河顺义等县皆陷。如果这里按这里记载理解的话,那满清应该是从石门——玉田——三河——香河——顺义的路线,那为何要加一句犯蓟州,难道打了回马枪?这里一般是认为《国槯》与《崇祯实录》的抄录错误。因为之后在十二月,这两本书又记录了香河三河玉田的陷落。 (电视剧中的皇太极) 而玉田知县杨初芳这个人,是在己巳之变前上任,直到己巳之变后半段的十二月才投降的。佐证就是朝鲜人李雪汀的《朝天日记》:十六日丁酉,晴。朝报中有袁爷初九到玉田,见人民等十逃八九。谓知县杨初芳、县丞典吏等曰:“知县乃守土之官,土守则生,土失则死。今虏未抵城下,知县等官竞先逃走,以致百姓惊慌,民庐烧毁,那有此理。尔既做了朝廷大官,就是虏至,消不得以死守之。丰润知县尽力死守,百姓安堵,方是尽守土职分。如尔等官都该枭首了,但非本部院督属,且会同军门另议。按这个记载,那玉田不可能在十一月十三日就失守,走玉田的路线是存疑的。 黄宗羲的《弘光实录抄》则直指袁崇焕私下议和,以致大意纵敌,这是矛盾三。 而明朝记录与满清记录的矛盾则是矛盾四: 周文郁关于十二日的马升桥之战,满清方面压根没有,但是满清记录的十三日遇明塘兵五百,明朝方面也没有记录。满清记录的于行军路线,完全没有提绕道的事情,给人感觉就是很正常过了蓟县,在蓟县古城五里外驻营这也是疑点,大军驻扎五里外,无论如何都不该看不到。 综上,袁崇焕在己巳之变蓟县这一段的所作所为,有疑点是肯定的,但是是否能确定其罪名,则依赖更多的史料挖掘,极有可能会永远变成一个悬案,但是这不妨碍我们把现有资料组织起来,客观认识这一段历史,并通过推理找出各类可能性。 参考资料:《白冤疏》《辽西入卫纪事》《崇祯实录》《国槯》《弘光实录抄》《满文老档》《清太宗实录》《朝天日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