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最后一个名符其实的太上皇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最后一个名符其实的太上皇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与唐朝太上皇数量相等的是宋朝。但与唐朝的太上皇大多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而产生的所不同的是,宋朝的太上皇基本上产生于:或因强敌压境,一推了之;或因厌倦政事,一推了之。


    宋朝的第一位太上皇是宋徽宗赵佶。这是一个只适合做玩家的艺术天才,而不适合做皇帝的政治庸才。在赵佶当皇帝的二十五年中,他狎近奸谀,疏斥正士,大兴土木,专注玩乐。于是,蔡京、童贯、高俅等权奸,便迎合其骄奢淫佚之兴趣,崇饰游观,困竭民力,怠弃国政,日行无稽,致使国内饥民造反,界外强敌压境。在内外交困,金兵分路进逼,政局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宋徽宗被迫下了“罪己诏”,然而,腐败政治早已病入膏肓,此举实在于事无补。惶惶不可终日的宋徽宗,避难卸责的唯一选择就是向北齐的高湛、高纬父子学习,把烂摊子甩给儿子去承担。皇太子赵桓知道这时的皇位就是一座火山,在百般推托无果的情况下,赵桓于宣和七年十二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为靖康,尊宋徽宗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赵桓,史称宋钦宗。


    钦宗赵桓上台后,力图刷新政治,扭转颓势。半年时间,便将前朝宠臣蔡京等,贬杀殆尽,全然不给太上皇一点面子。其整顿力度不谓不大,其政治手腕不谓不铁,怎奈国家之弊已无药可医,决不是撤换几个人所能疗救的。面对兵临城下的金军,赵桓已束手无策了。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宋徽宗赵佶的太上皇美梦终于变成了噩梦。太上皇赵佶、皇帝赵桓、皇后、皇太子、以及一干贵戚官吏、内侍宫娥、工匠娼优等,数千人都成了金人的俘虏,与皇宫国库的一切宝物一起,统统被金人解押北上,这就是令人扼腕唏嘘的“靖康之耻”。北宋一百六十八年的国运,就玩完在了这个大玩家太上皇赵佶的手中。做了金人俘虏的太上皇,还被金人戴上了一顶侮辱性的“昏德公”帽子,屈辱地熬尽残年,于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五月,客死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城西北部),终年五十四岁。其实,太上皇赵佶这样的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自食其果,怨不得别人。


    赵佶是由太上皇变成俘虏的,而赵桓则是在俘虏营中变成太上皇的。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五月,逃出金兵追击的康王赵构,在群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史称赵构为宋高宗。当了皇帝的赵构,遥尊在金营做俘虏的兄长宋钦宗赵桓为“孝慈渊圣皇帝”。抛出这种类似太上皇的“荣誉”称号,不过是赵构的政治秀,对在金营中度日如年的昨日皇帝赵桓来说,则毫无意义。绍兴三年(公元1373年)五月,苦熬了六年的“孝慈渊圣皇帝”赵桓终于熬不住了,比他爸爸还早两年死在了俘虏营中。


    宋高宗赵构,曾经多次被金兵追赶过,前半生多半在惊恐中度过,并在一夜与嫔妃亲热时,忽报金兵已打到城外,吓得他翻身就逃。这次虽然逃过一劫,可那话儿却被吓坏,从此金枪不能再举,再也无法繁衍后代了。


    被金人打怕了的他,一生都在致力于与金人讲和。就是他,为了讲和后,能安稳地当儿皇帝,不惜用十二道金牌将己打到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县城西南部)的岳家军招回临安,错过了收复中原河山的大好时机。其后,又纵容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于绍兴十一年(公元1142年)十二月,将岳飞父子害死于大理寺狱中。和金人的和谈是成功了,可儿皇帝却不好当,面对破碎的河山,他对执政有些厌烦了。在他当了三十六年皇帝后,于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3年)六月,诏皇太子赵昚即皇帝位,而他自己则称为太上皇帝。这个退居二线的太上皇却很长寿,太上皇都当了二十七年,直至淳熙十四年(1190年)十月才崩于德寿殿,享年八十一岁。《宋史》是这样评价他的:“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权宜立国,确乎艰哉。其始惑于汪、黄,其终制于奸桧,恬堕猥懦,坐失事机。……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帝方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


    赵昚于绍兴三十二年即位后,史称宋孝宗。这个宋孝宗很有意思,竟是赵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昚能成为皇太子,是因为赵构无子,便将赵昚过继给自己为嗣的。赵匡胤一定想不到,时间过了二百年,他的七世孙,又从他弟弟赵光义一脉的手中接过了皇位。不过,赵昚这个皇帝当得并不舒心,他虽然做了二十八年皇帝,可却有二十七年是在太上皇的阴影下度过的,这让他对政治产生了厌倦。于淳熙十六年(公元1192年)二月,宋孝宗下诏传位皇太子。是日,皇太子赵惇即位,是为宋光宗,尊孝宗为至尊寿皇圣帝。至尊寿皇圣帝于绍熙五年(公元1197年)六月,崩于重华殿,享年六十八岁。


    宋光宗赵惇,孝宗的第三子。初即位,薄赋缓刑,国是向好。但他惧内,皇后李氏,妒悍跋扈,内不能制,致光宗惊忧成疾,不能履职,政事多决于李后。至太上皇病殁,光宗因病不能执丧,朝臣请太皇太后下诏,传位于皇太子赵扩。绍熙五年七月,太皇太后以光宗有疾未能执丧为由,命皇太子即皇帝位,是为宋宁宗,尊光宗为圣安寿仁太上皇帝。过了六年,太上皇崩于寿康宫,享年五十四岁。


    明朝只出了一个特殊的“太上皇”,即明英宗朱祁镇。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面对北方蒙古瓦刺部落的四路进攻,年轻的明英宗听从了他宠信的大宦官王振的主意,御驾亲征。结果,兵败土木堡(今河北怀来),英宗做了瓦刺人的俘虏。消息传回京城,举朝震惊,一片慌乱。危急关头,大臣于谦等辅佐英宗之弟朱祁钰登基,是为明景帝。这一非常措施果然奏效,稳定了混乱的政局,聚拢了涣散的人心。军民同仇敌忾,在于谦的领导下打退了瓦刺人对京城的围攻。俘虏营中的英宗则被遥尊为太上皇。翌年,没有油水的太上皇被瓦刺人送归,景帝亲迎,兄弟相拥而泣。接下来,便是争权夺利,兄弟相煎,英宗复辟,景帝失权。失权后的朱祁钰,郁悒而亡。由此可见,非万不得已,皇权是断不可轻易放弃的,权力就是命根子啊!


    最后一个名符其实的太上皇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乾隆即清高宗弘历,弘历二十五岁继位,整整做了六十年皇帝。据说,乾隆是为了不超过圣祖康熙在位六十一年的指标,所以,坐满六十年皇位后,于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弘历退居二线,禅位于皇太子颙琰,自己做起了太上皇。表面上,乾隆是退居二线当太上皇了,实际上,大权仍然抓在他手上,大政仍然由他决断,嘉庆皇帝颙琰也着实当了几年儿皇帝,直至他的太上皇老子驾崩后,他才开始当家作主。


    了解中国的太上皇现象,对于认识中国的皇权政治不无裨益。


    (全文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