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经济发达抵不住粮价疯涨,清初粮价低危害统治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8:11:04 李连利坐古谈今 newdu 参加讨论
续上文 大明再牛饿死人,顺治朝吃上了白米饭、粮价下降 (1)通货紧缩现象愈发严重下的政治举动 晚明末期开始的米价下降问题,虽然让城里人吃到了白米,却对农民产生巨大伤害。进而,对农产品相关行业带来了传导作用。通货紧缩爆发了。 这种状况到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颁布了《禁海令》: 严格禁止商民船只私自入海,不允许用大陆的产品、货物进行海上贸易,有违禁者,不论官民,俱行正法,货物充公,违令者之财产奖给告发之人; 负责执行该禁令的文武各官失查或不追缉,从重治罪; 保甲不告发的,即行处死;沿海可停泊舟船的地方,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 如有从海上登岸者,失职的防守官员以军法从事,督抚议罪。 康熙元年(1662年)施行迁界令开始日趋明显。辅政大臣鳌拜下令从山东省至广东省沿海的所有居民内迁50里,并将该处的房屋全部焚毁,以及不准沿海居民出海的措施。 由此,从河北到两广整个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山东到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使得郑成功及其后人的军队无法与大陆居民产生联系。 (2)政局开放,经济稳定 如此,沿海居民的航洋贸易被斩断,大量丝织品、陶器无法外运,造成经济开始下滑。更重要的是,我国重要的白银进口地——日本没有办法进入中国,中国缺银现象日渐增多、明显。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台湾回归中国之后的第二年,康熙就颁布了展界令,恢复了海上贸易,同时,允许渔民、商人出海,外国朝贡船也开始恢复正常。海上贸易重新开放后,中日之间的白银贸易开始重新出现。 (3)康熙与清朝第一德政 此时,国家基本开始稳定,康熙着手进行了税制改革,通过比较明朝征税中的问题,康熙主要从让农民可以从种地中获得利益入手,进行了税制改革,提出了“永不加赋”的政治主张。 如此一来,清朝不仅仅弄清了当时的中国到底有多少人口,更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从而从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到商品又一连串地联动起来。特别是,因为战乱平复,人口激增,人们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而这时,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红薯,调味品辣椒,以及烟草等被政府大规模引导使用,使得清朝的人口增长较为迅速。 清朝对玉米等作物的主动地大规模推广,是在吸取了明亡的教训基础上进行的。 即无论你多么富裕,肚子问题永远是根本。否则,你的经济就是在发达,没有了粮食什么都白搭。 晚明的经济就很发达了,结果如何?可以说,明朝立国之所以那么长,其根本原因就是让老百姓处于饿与饱之间,这个程度老百姓最老实。 附:崇祯年粮价碑 盖自累朝以来,饥荒年岁,止见斗米三钱倍增七钱者,余等痛此遭逢,尚谓稀有之事,岂料崇祯八、九年来,蝗旱交加,浸至十三、四年,天降大饥,商雒等处稍康,四外男妇奔走就食者、携者、负者、死于道路者,不计其数;万状疾楚,细陈不尽。余等菜羹糠食,幸得生全,出此大劫。回思苦状,可伤可畏,日夜难忘,以故纠众同心,立石谨志,后之考古君子览焉。 颂曰:嘱咐一块石,记载千古愁;来世有见者,难道不泪流。计开当年时值: 稻米粟米每斗二两三钱,小麦一斗二两一钱,大麦一斗一两四钱,荞麦一斗九钱,莞斗一两八钱,麸子一斗五钱,谷糠一斗一钱,柿果一斗一钱五分,核枣一升一钱,盐一升银九分,清油一斤一钱六分,猪肉一斤一钱八分,红白罗蒲一斤一分,棉花一斤三钱二分,麻一斤一钱,梭布一尺五分…… 本人翻译:自从明朝建立以来,饥荒年岁较多。一斗米由三钱银子变七钱的情况,我们已经觉得很稀奇了,已经觉得非常难受了。然而,谁能想到呀!崇祯八年九年以来,蝗灾、旱灾不断交替为害天下。到了十三年、十四年,老天爷更是给我们下了大饥荒。商雒等处稍好,也是男男女女四处找食物,死于道路两旁的人不计其数。这万般痛楚,要是细说起来说都说不完。我们这些有幸存活的人,靠着吃糠咽菜才有幸活命。今天回想起来,真是令人悲伤令人害怕,日日夜夜不敢忘呀。 现在,我们共同努力,立了这块石碑记录下当时的情况,后世的人可以看看。 三男一女导致结婚难抢亲多,大明禁杀女婴二百年 2002年政变,老将领衔搭救查韦斯,谈卡斯特罗的七字忠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