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哪位官员敢当面指责宋真宗的面子工程?


    哪位官员敢当面指责宋真宗的面子工程?


     
    
     


    古往今来,从老百姓到大领导,多有爱面子的习惯,老百姓爱面子,最多属于个人私事。就像上海人,上世纪中期,因为布票的限制,为了有面子,只穿一个衬衣领子,就像穿了衬衣一样,却也无伤大雅。而领导就不同了,领导要面子,下属必附焉,因此,社会上就会出现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北宋真宗景德五年(公元1008年)十月,宋真宗泰山封禅后,留守大臣们为了讨好皇帝,制造了一起展示国泰民安、富裕繁华,却被后人垢病的面子工程。


    宋朝经过赵匡胤、赵光义两朝皇帝的革故鼎新、励精图治与扎实积累,到宋真宗时期,宋朝摆脱了建国初期,捉襟见肘的状况,国力已经很强盛了。宋真宗见天下太平无事,就搞起了什么天降“天书祥符”的迷信活动。“上有所好,下必附焉。”一时间,天下也纷纷敬献各种祥瑞,什么仙鹤白鹿,什么乌龟王八,什么类型的都有。所谓祥瑞,全在人的解读,明明是荒诞不经的,却能被人说出花儿来。为了各种祥瑞,宋真宗决定要搞一场大型活动—“泰山封禅”。除了留守京城的重臣以外,其余一定级别的官员都陪同皇帝东封。


    这样劳民伤财的事,虽然也有大臣提出异议,但挡不住佞臣王钦若、丁谓的窜掇,封禅如期进行。但凡皇帝一心向往的事,除了几个不管不顾的谏臣,谁也不愿意扫皇帝的兴。


    按照封禅的礼仪,陪同的众臣一路上要沐浴斋戒。也就说,一干人等从京城汴梁到泰山极顶,一路只能吃素,不能吃肉。到了泰山脚下,众人休整,准备封禅典礼事宜。宋真宗慰问群臣说:同志们,辛苦了!一路上吃素不吃肉,都不习惯吧?等活动结束后,回去好好补充补充营养吧!


    皇帝这样安慰,众人很感动。谁知,这时候,枢密副使马知节却实话实说,大报猛料,奏道:报告陛下。其实,这一路上,有的人也杀驴吃肉来着。群臣闻言,大为惊愕,看皇帝怎么发落。宋真宗听后,沉吟片刻,笑了笑,没出声,和稀泥了。皇帝内心知道,马知节说的是真话,“武人,方直真诚。”但封禅事体滋大,为了这些微末细节的小事,皇帝的面子上拿不下来。


    封禅结束,赶回京城,皇帝要举行大型宴会,以慰劳群臣。由于先遣人员先期赶回京城,便向留守京城的大臣布置任务,说皇帝宴会后,要登临京城最高处,观看太平景象,与民同乐。留守大臣们赶快行动,派部队将京城内的那些穷困贫民都赶到京城外面,“巡吏屏贫民于城外。”


    皇帝举行宴会那天,盛况空前,热闹非凡,群臣其乐融融,无不醉饱。宋真宗果然在宴会后登上高楼,遥望京城景象。只见市井店铺罗列,俨然繁荣;往来人物,衣着无不光鲜体面。不由得对陪侍左右的宰相赞叹:国家的建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都是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团结奋斗的业绩。(“都城士女繁富,皆卿等辅佐之力。”见《宋史.马知节传》)宋真宗大大地表扬了部下一番。


    在这种只适合溜须拍马的时刻,马知节作为枢密副使(即副宰相),也在旁边,又不知是哪根筋出了问题,他全然不顾皇帝和大家的面子,接过皇帝的话茬,直言说:把生活贫困的群众都赶到城外去了嘛(“贫者总赶在城外。”)。为了迎接“封禅”归来的宋真宗,留守大臣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美化城市表面的面子工程,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把那些衣裳褴褛、面黄肌瘦的穷人,悉数驱赶到城外去。原想粉饰一下太平,糊弄一下皇帝,结果给憨直的马知节捅破了这层漂亮的窗户纸,这可是欺君之罪呀,大臣们不禁大惊失色,纷纷磕头如捣蒜。


    好在宋真宗这个皇帝心地宽厚,没有计较马知节的直率,不给面子;也没有计较大臣们搞的如“皇帝的新衣”般的面子工程。没有计较是没有计较,但宋真宗的不计较、和稀泥,却给他初期的“咸平之治”抹上了阴影。


    这个世界常常充满着欺骗和谎言,大臣们常用面子工程去糊弄皇帝,皇帝也常用面子工程来愚弄老百姓。通过“封禅”这种荒诞的活动,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者,也还大有人在。其实,对于事实的真相,大家都心知肚明,或因惧怕权威,或因担心打击,或因早已习惯,一律揣着明白装糊涂,没几个人愿意去捅破这层薄薄的窗纸。就这一点来说,马知节倒是公务员队伍里的一个异类。


    事君之难,千古同慨:“直必见非,以为非上;严又被惮,不得居中。”看来,若是制度不变,杜绝面子工程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篇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