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世界历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德为什么竟然会选择结盟?


    文|逆北


    熟悉二战史的朋友大多知道,苏联与德国,这两个庞大的政治实体,在二战爆发伊始是处于结盟状态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盟约订立的呢?

“凡华”体系之外的“两个孤儿”


    首先,需要明白的一点是,从一战结束后到二战全面爆发这段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苏联与德国,是被排斥在由协约国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外的。比如说,1922年,西方国家在热那亚商讨欧洲经济问题,德国代表参会了,并期望能为自己国家争得一定权益。


    可是,由于参会国家互相猜忌,而且德国的一战战败国身份也让他受尽白眼,背负着巨大的政治压力,这也直接导致了德国在这场会议中谈判的失败。


    


    (各揣心腹事)


    而就在德国代表准备回国时,参加这次会议的另一个国家——苏联,却向德国代表抛出了橄榄枝,德国人求之不得,立即同苏方进行了进一步谈判,不到数天的功夫,双方就在意大利的拉巴洛签订了经贸协定。这个协定不仅让两国经济关系进一步密切,也使双方在政治上愈发亲近。


    在后来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中,苏联更抓住机会,同西方国家进行合作。德国也借助这个时机向苏联输送了大量工业制成品,并为其国内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比如我们中学课本中所提到的斯大林格勒的拖拉机厂,即是在德国与苏联、美国专家共同参与下建成的。

纳粹上台,苏德关系继续稳步前行


    大危机之后,德国上层发生了剧烈的政治大洗牌,希特勒逐渐取得了最高政权。希特勒毫不掩饰他对布尔什维克与斯拉夫人的厌恶,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纳粹政权与苏联的经贸合作。


    相反,在纳粹执掌政权之后的几年内,双方的贸易额仍保持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希特勒政治上务实的一面,也可看到双方友好关系的保持。而这种友好关系的长期存在,也为双方之后进一步的秘密谈判提供了有力的前提,此不可不察也。

看到西方缺乏诚意,斯大林迅速转变态度


    不过,斯大林也知道,希特勒在中欧的扩张势头之迅速,迟早有一天是要把大炮放到家门口的。所以,尽可能地遏制这种趋势成为了当务之急。斯大林一开始试图同英法合作,可是,英国首相张伯伦等并不接茬,因为他们希望希特勒能够将战争带给苏联,所以几乎无底线地出卖了自己的盟友(捷克斯洛伐克等)。


    


    斯大林也不傻,他与西方的这种沟通的尝试,到西班牙内战之后逐渐放弃了。当看到西方缺乏诚意后,他自然将目光转向了柏林。而希特勒也期望在自己扩张的时候,苏联不会加以干涉,于是,1939年双方签订《苏联互不侵犯条约》,并订下秘密瓜分东欧的“大计”也就呼之欲出。


    


    不过这种和平注定是暂时的,也注定是昂贵的。到第二年6月,300多万轴心国军队便突入了广大的斯拉夫地区。苏德合作的这段往事,也被不少人刻意回避。


    最后总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既有一战后苏德双方培养起来的合作基础,也离不开英法的推波助澜。而笔者认为,比起后者来,前者的作用,或许也不容忽视吧。


    参考文献: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夏伊乐《第三帝国的兴亡》 世界知识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