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支那通史》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4)

⑤ 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它确定了五个侵略步骤:第一期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中国的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第四期征服中国内地;第五期征服世界。可以说“大陆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
    ⑥ 在英语中,“Japanese Sinolog”一词可以翻译成中文:“日本汉学”或者“日本的中国研究”,但其包涵的内容也许远不止这两个中文表达。它可能指日本学者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或是日本人对中国学术经典的理解与诠释,也意指日本人采用自己的方式和眼光对中国从古至今的文明作出的反应。笔者对此词的理解倾向于第一种指向,即日本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而“日本近代中国学”则系指1880年代到1940年代以“东洋史学”派和“支那学”派为中心,包括部分其他人士的中国研究(主要是中国史研究)。近代意义上的日本中国学与传统的日本汉学在性质上不尽相同,他是在日本以“明治维新”为标识的近代化潮流中形成的一种“国别文化研究”。最显著特点,在于摆脱了传统的“经学主义”文化观念,而以“近代主义”和“理性主义”作为其学术的导向。
    ⑦ 笔者与罗志田先生持相同观点。见罗志田:《〈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⑧ “满洲”原为满族人的自称,此名定于1635年皇太极掌权之时。后人也以“满洲”指称满族发源之地--中国东北地区。所谓“满洲学”,这是以中国东北地区和蒙古部分地区为对象的一种以人文学和社会学为中心的综合性调查研究,尤以收集实地资料为主。本来,就其研究和调查的对象而言,理应属于“中国学”的范畴之内。然而,抛却“中国学”的概念,另立新名,这本身就是不学术的,而是政治性的。试欲与“中国学”并列,这无疑是日本企图分割中国的军国主义恶势力在学术中的表现。参见严绍璗:《日本中国学史第一卷19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中期》,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52页。
    原文参考文献:
    [1]贺昌群。日本学术界之“支那学”研究[N].大公报·图书副刊,1933-10.
    [2][美]佛格尔。内藤湖南--他的政治学与中国学[M].井上裕正译。平凡社,1989.
    [3][5][德]鲁道夫·瓦格纳。为新国家引入“新史学”:中国1899年[A].朱潇潇译。潘玮校。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编。中国现代学科的形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陈垣。日本文学博士那珂通世传序[J].史学丛刊(第1卷)。1931-6-6(第1期)。
    [6][10][16]支那通史。序[M].东文学社己亥(1899)冬三次石印本,卷首。
    [7][日]田中正美。那珂通世[A].东洋学の的系谱[M].东京:大修馆书店,1992.
    [8]周朝民。戊戌变法后的中国历史教科书[J].史学史研究,1983(6)。
    [9]王舟瑶。读历史法[A].京师大学堂中国通史讲义(贰编)[M].上海:商务印书馆,1904.
    [11]支那通史重刻广告[N].申报,1899-05-24.
    [12]吉少甫。书林初探[M].北京:三联书店,1995.
    [13]马雄。续支那通史·序[M].上海:会文政纪书局,1903.
    [14]梁启超。东籍月旦[A].梁启超全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5]台州黄岩县城内学界区所表[J].浙江潮,1903-9-11(第7期)。
    [17]国粹学报略例[J].国粹学报,1905-02-23(第1期)。
    [18]孙永如。柳诒徵评传[M].北京: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
    [19]张舜徽。中国文献学[M].郑州:中州书画社,1992.
    [20]胡适。科学的古史家崔述[J].国学季刊(第1卷),1923(第1号)。
    [21]陈垣。日本文学博士那珂通世传序[J].史学丛刊(第1卷),1931-6-6(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