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周末养生】我不是“药神”, 我是“药王”孙思邈


    干祖望教授在《孙思邈生年考》中说,孙思邈出生时间为541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七年),逝世时间为681年(唐高宗永淳元年),活了141岁,是少见的老寿星。那么,他是怎样做到如此高寿的呢?


     
    
     


    

一、保气:培德啬神养性


    


     


      孙思邈所说的“性”是精神涵养和情志:一是性情,即人的脾气、性格和气质等;二是情感,包括精气和元神,表现为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性”和健康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性情、情感均在向着消极的方面发展。孙思邈认为,养生的第一要素是要从以下三方面养“性”。


      其一,修身养德。美德有益于健康。首先,帮助他人能带来愉悦感,而愉快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加强身体的免疫系统。其次,通常而言,善待他人,他人也会善待我们,由此能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烦恼、孤独,感受世界的美好,缓解各种压力,从而促进健康,延缓衰老。最后,经常做善事、好事,可使人内心坦荡、无忧无虑,有利于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至于如何修身养德,孙思邈认为:首先,要效法天地,有一颗本分、仁义和宽厚、包容的心。有人有意或无意伤害了自己,如非原则问题,要试着原谅对方。其次,要随时反省自己,常修善事。经常反省自己错误言行,及时改正,以理行事,保持五志平和,充沛元气。


     其二,惜精啬神。孙思邈认为,人的精神气血是一个常量,不可虚耗,应处处摄养爱惜,减少耗损,才可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减缓衰老速度。这也叫做“啬神”——珍惜人身之神。所以要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


     其三,戒除名利。孙思邈认为,追求名利是聚毒攻神,内外兼伤。因为贪求名利,必然会带来压力、操劳、纠纷和冲突,增加心理负担,损伤身心健康。


    


     


    

 

二、祛疾:食疗药疗养精

 


    


     


     其一,药食两用,先食后药。首先,食疗。他认为板栗、甘蔗、大枣、枸杞叶、荠菜、茴香、粳米、扁豆、小麦等,其性平和,具有补益价值,尤益老年人。其次,不同的食物搭配食用可防止疾病,有助于延年益寿。例如,猪肚塞入人参、椒、姜、葱白、粳米后缝合,煮熟后空腹吃,可补虚羸和乏气力。最后,生病之后要吃药。要先食后药,不可滥用药物,食物救治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再辅以药物治疗。


    


     
    
     


     


     其二,顺时择食,食用宜忌。春天要少吃酸而多吃甜以养脾气;夏天要少吃苦而多吃辣以养肺气;秋天要少吃辣而多吃酸以养肝气;冬天少吃咸而多吃苦以养心气,每个季节的最后18天要少吃甜而多吃咸以养肾气。夏至到秋分之间,老人要少吃肥甘厚味。 


      其三,少吃多餐,清淡为主。孙思邈认为,老人因为消化功能减退,所以要少吃多餐,清淡为主。一次吃得太多会损形伤气,肥腻的东西含胆固醇、脂肪酸太多,容易增加血液黏度和凝聚力,吃这些东西太多会给血管和消化系统增加负担,从而引发冠心病、消化不良等。


      其四,饮食要洁净,注意卫生。腐烂、生冷、有毒和病死的肉类不可进食,因为其含有大量的细菌或毒素,对人体有害。他认为山涧水会损伤脾胃,导致聚湿生痰,影响气血正常运行,气滞血瘀,从而导致脖子上长肉瘤;生阴地下冷水也不可饮用,因为它寒凉伤人,带有疟原虫,饮后会生疟疾。


      其五,调配饮食,均衡营养。孙思邈认为,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辣多伤肝,咸多伤心,甜多伤肾,所以五味要进行调和。


     


    

 

 

三、调神:运动锻炼养形

 

 


    


     孙思邈认为,适度的运动、锻炼有益于健康,清晨和饭后的散步、摸腹、按摩、导引、调气等方法,都有利于身体健康。


     他认为,水不流会腐臭,成为死水;门轴不活动会生锈;同样,人不运动锻炼就会肌体僵硬,机能下降。


    


     
    
     


     孙思邈高寿的原因之一,便是“四肢勤奋,每天劳动,行医看病,上山采药。”他从医开始,每天不是“行医看病”就是“上山采药”,从未终止。就是到了古稀之年后,也仍“行医看病”“上山采药”不止。由于他常年勤奋,身心得到锻炼,所以得以高寿。


    

 

 

 

四、养身:居处起居顺时

 

 

 


    


     


     孙思邈认为,居住佳境,雅素净洁和起居规律有常,有利于身心愉悦、健康长寿。为此,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生活起居应保持规律有常,顺应四时而作息。


     其一,居住方面,应居住于旷野和人烟相接之处。这样的地方既悠然雅静、心旷神怡,又可与人交心畅谈,避免孤寂。房室的设计要有利于健康,如,房屋要避免外界的六淫邪气,必须固密;室内要卫生,客人不可进入寝室和药局,以免秽气损药;要有两间特殊的房间,一间放药材,一间放加工药材的器材;房屋四周的环境要优美素雅,怡情悦性。


     其二,起居方面要顺应四时的变化。春天要晚睡早起,夏秋早睡早起,冬天要早睡晚起。同时他强调,早起不要在鸡鸣之前,晚起不要在日出之后。


    

 

 

 

 

五、防病:讲究卫生御邪

 

 

 

 


    


     


     


      孙思邈特别重视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干净卫生,老年人免疫机能减退,抵抗外邪的能力下降,所以务必要搞好个人卫生,免受风寒暑湿和各种病原物的侵害。


      其一,衣着方面,要保持衣服的干净、整洁、舒适,以减少病菌的滋生,预防疾病。出汗之后要及时换衣服,内衣、睡衣不可穿太久。


      其一,饮食方面,除了上面提到的不吃生肉菜和腐烂食物外,他还主张饭后要漱口,清除异味和食物残渣,保护牙齿健康,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其三,沐浴方面,他主张勤洗头、洗澡,清除身体灰尘、污垢,保持肌肤的洁净。


      其四,熏香方面,他认为,衣服、身体、房屋宅院都要烧香熏除异味,以清纯幽雅的香味沁人心脾、怡神悦心,安神开窍。


     

 

 

 

 

 

六、延寿:子孙孝养合意

 

 

 

 

 


     
    
     


     孙思邈对子孙后代需要尽孝,以及如何孝养老人也十分重视。


     其一,崇孝尊老,传统美德。孙思邈认为,子孙后代要尽最大努力创造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外在条件,而使其安享晚年。他说:“为人子者,不植见落之木。”


     其二,性情变异,自然法规。人在50岁以后,因为身心发生变化,性格会出现变异,如视、听、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多愁善感,多疑善虑,喜怒无常,情绪不稳等。


     其三,慎护其情,勿言其烦。孙思邈指出,晚辈不能对老人产生不耐烦甚至埋怨的情绪。老年人有返童现象,如同孩子,依赖性较大,希望时常能看到子孙,甚至向儿孙撒娇,后代要理解老人的性情变化,做到辞逊、色顺、身敬,满足长辈的情感需要,事之以礼。


     总之,孙思邈的养生经验主要包括:培德养性、食疗药饵、运动锻炼、居处起居、讲究卫生、子孙孝养等方面。


     


    


     


     


     


    


    


    作者:赖晨


    编辑:陈晓燕 吕薇


    


    文史e家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