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南巡之争,吵吵闹闹,最后谁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2:11:13 季我努学社 newdu 参加讨论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周文博 正德南巡 正德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所谓正德南巡之争,就是发生在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年)农历三月的一起政治事件。明武宗在近臣武将江彬的唆使下诏南巡,遭到明朝百官的集体反对,明武宗收回成命而告终。同年六月,宁王朱宸濠叛乱,史称“宸濠之乱”。虽然佥都御史王守仁在七月底即平定叛乱,武宗仍然隐瞒战功,继续南下,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如愿南巡。 说到这儿很多人就会纳闷,一个皇帝想干啥就干啥嘛,这还要看人脸色?这还真的需要看。明朝实行的是内阁制度,内阁众大臣拥有极大的权力,特别是内阁首辅大臣,内阁拟定的事,皇帝一般都会给面子。为啥会给?他在那儿不停的说,一旦你一意孤行,他就说你不恤百姓,有时候还会拿先皇甚至明太祖朱元璋来比划,有时候皇帝也不得不听。 明武宗 明武宗朱厚照登基时只是一个孩子,是被群臣抱到皇位上的,这是他不过十五岁而已。这时身边的宦官近臣为了取得年轻皇帝的信任,便进贡许多骄奢淫逸之物供皇帝享乐。我们前面说明武宗朱厚照登基时15岁,正值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性格都有莫大的影响。每逢武宗对于繁重的朝政感到乏味、无聊。加之皇帝本来就没有什么朋友,空虚寂寞,这时候近臣宦官这么一诱惑,小皇帝这么一动摇,慢慢的这就只顾玩耍了。在宦官刘瑾、近臣钱宁的怂恿之下,明武宗常常出宫游玩,没有几年,就把整个北方地区游览的差不多了。出于近臣武将江彬的私利,为了减少明武宗与钱宁的接触,他为皇帝酝酿了更大的游览计划——南巡。明武宗在此之前只在北方活动,对于南方还非常陌生,这就激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这一想法皇帝在朝会上刚一提出,就得到了众大臣的强烈反对。为此,明武宗主持多次讨论,然而大臣丝毫没有推让之意,而且“六科给事中刑寰等疏言……祖宗以艰难创业,以勤保邦……惟在君上能节财省费,则民自享清净之福。今驾若远出千艘万驷,糜费不赀,病织妨耕,元元失业”。南巡这一词语除了代表着劳民伤财之外,还使众大臣想起隋炀帝南游江都这一历史事件。隋炀帝南游江都,最终的结果是北方势力另立他人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隋朝亡国。在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之下,“邢科给事中田赋言者,有人言,神龙不可以失所,人主不可以轻行,故八骏游而周替骊山,幸而秦亡。夏之太康,隋之炀帝皆以弃离宫阙,远事巡行卒致。祸败兴亡之迹,可为殷鉴。”这让明武宗十分生气,你们这是啥意思?不同意就不同意,还说我是亡国之君,还与隋炀帝相比。为此,明武宗杖责了诸大臣,宣布收回成命,毕竟他也不想背负亡国之君的名号。 本来事情就应该完结了。但明武宗南巡之心只是收敛,并未湮灭。1519年六月,宁王朱宸濠叛乱,史称"宸濠之乱"。这对于明武宗来说又是一个好消息,可以借镇压叛乱之名行南巡之事。虽然佥都御史王守仁在七月底即平定叛乱,明武宗仍然隐瞒战功,于1519年八月开始南巡。明武宗在返京途中,在淮安清江浦上学渔夫撒网落水患病,于1521年(正德十六年)去世。 参考文献:任丹丹《明武宗正德南巡原因探析》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年2月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 安广禄《行为怪异的正德皇帝》,文史天地,2007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桂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