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山东滕州发现的136座东周墓葬会是属于“三分邾国”的滥国吗?


     
    
     


    根据中华网7月21日报道,山东滕州发现的136座墓葬是东周墓葬,属两千多年前的齐鲁文化、三晋文化和楚越文化夹心区域。当年这个地区与周边的齐鲁宋楚等国皆有交流,同时又是薛、滕、邾、邳、逼阳等国的缓冲地带,这会不会牵扯到一段有关“三分邾国”的往事?目前邾国和小邾国在考古发掘上的大体脉络其实已经基本清晰,而唯独那个滥国却资料匮乏,就像是在历史中消失了一般,很难被人发现有用的信息。但是在这场考古发现中,墓葬的所在区域,恰恰可能就是当年的滥国所在区域,这就很有意思了。


    在这个地区春秋以来实力最强的正好应属邾国,而且自西周建国以来,邾国就是姬姓诸侯颇为忌惮的东夷部族,在鲁国的前面很多代国君都跟邾国有过交战。不过严格意义上说在周人征服殷商的战争中,邾国是站在周人这边的,只是由于其在东夷地区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作为征服东夷的先锋部队鲁国人为加强这个地区的控制力,便自然要以“杀邾国给东夷小国看”的模式,不断的加强对邾国的战争侵扰,尤其要避免邾国与宋国联合起来。夹杂在宋国与邾国之间,周人还专门安插了个姬姓封国滕国,可见邾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完全臣服周天子。


     
    
     


    直到齐桓公时代,周天子才正式册封其为“邾子”,邾国才纳入周人的管理体系。但据说到春秋末期的时候,邾国也还有六百乘兵力,具有与鲁国争夺地方话语权的能力,由于与鲁国相邻,即受到齐秦宋楚等大国的优待,每当要攻打鲁国之时,邾国往往成为前线阵地。这种渊源最早也要追溯到周公的分封制度中,前朝旧族之国的周边往往会环伺着姬姓封国。


    这些分封国有大有小,大的包围在外,小的夹杂其间,比如宋国的外围有卫、曹等国;邾、陈等国的外围则有郑、蔡等国;至于薛、邾等国周围则有鲁、滕等国。宋国是殷商王族后裔,邾国国君姓曹,陈国和薛国国君都姓妫,而鲁、滕、曹、郑、蔡等国国君皆为姬姓。周人正是依靠这种环环相扣和大小相依的分封体系,很好的控制了前朝旧族国家,推动了区域的稳定发展。邾国在这个区域的影响力,就很受周人的重视,周人始终在推行分化瓦解之策。这即是“三分邾国”的时代背景。


    事实上“三分邾国”发生的年代大约是在周宣王时期,这个时期的邾国已经到第七代国君,即为夷父颜。这位夷父颜在政治上非常积极,主动参加了鲁国的“伯御之乱”,帮助伯御在鲁国发动叛乱,攻杀鲁懿公,自立为鲁国国君。周宣王是一位“以暴制暴”的君主,在任期间发动了至少不下十次对外战争,而其目的自然是希望以此来扭转周厉王以来的“诸侯不朝”,如果哪个诸侯不服从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就是跟周天子作对。


     
    
     


    当年的鲁懿公是周宣王亲自指定的鲁国继承者,伯御和夷父颜的行为显然忤逆龙鳞,周宣王即发动对鲁国的讨伐战争,诛杀伯御和夷父颜,立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国政权。邾国遭遇自西周建国以来的最大政治变故,皆因夷父颜而起。不过夷父颜似乎在邾国的口碑还算不错,后来人追谥其为“邾武公”,而谥号“武”勉强还可算作“上谥”,可见邾国人对夷父颜是持肯定态度的。叔术代理邾国朝政十多年后,又主动让位于夷父颜之子夏父,而自己则主动受封到邾国南部区域,拥有了新的封地,即为“滥国”。


    在夷父颜在世之时,夷父颜的另外一个儿子友父到了邾国的东南部区域,建立了所谓小邾国。也就是说,夏父的邾国,叔术的滥国和友父的小邾国,将邾国一分为三,所有经济与军事力量也自此划分为三,要再与鲁国为战也是战胜率降低。而滥国已面临着相同的问题,虽然滥国占据着物产丰富的微山湖南部区域,但也正是如此更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尤其是滥国所处的邾国南部区域三面边境皆在宋国包围之下,可见形势非常艰难。21世纪初,考古学家们在附近区域发现滥国国君墓葬之时,就发现有青铜器上明确记载,宋共公嫁女给滥国国君宜脂,这样的结亲极有可能就是政治联姻,是滥国在政治上的主动作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