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我们常认为的夷狄又是什么?与国人有什么不同?


     
    
     


    王开玺,男,1949年10月10日生,汉族,河北省辛集市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晚清政治史。主要著作有《南国风烟》,《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清通鉴 道光卷》。


     
    
     


    人们普遍认为周天子所居的京徽地方,即为天下正中之地,四周为华夏族的诸侯国,再向外即为各夷狄所居的部落方国。即《春秋公羊传》所云:“内中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各诸侯国、夷狄与周天子的关系是“五服制”,即《国语》中所谓“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荒服者王”。因此,“中国人”或“华夏人”称周边其他部族为“夷狄”,又有政治概念或层面的区分。由于华夏族无论是社会制度、生产力水平,还是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皆优于周边的夷狄,故华夏族国家向以“礼仪之邦”自诩,而夷蛮戎狄则被鄙视为“被发左枉”的未开化民族。《礼记·王制》称“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


     
    
     


    《左传·襄公四年》更有“戎,禽兽也”之语,《国语·周语》也有“狄,豺狼之德也”的说法。春秋战国以后,西北地区的“夷狄”不断南下侵扰,严重威胁着中原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些华夏族的政治家、思想家开始特别强调“华夷之辨”,“尊王攘夷”,鄙视夷狄之说愈盛。《汉书》即有言:“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枉,人面兽心。与中国殊章服,异习俗,饮食不同,言语不通,辟居北垂寒露之野。”


     
    
     


    由此可见,“中国人”或“华夏人”化概念或层面的区分。圣人孔子和亚圣孟子,对以地域为标准区分华夏与夷狄的思想不以为然。孔子曾说:“诸夏用夷礼则夷之,夷狄用诸夏礼则诸夏之。”明确主张以人们的文化礼仪为标准,来区别华夏与夷狄。孟子则更加明确地提出:“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歧周,卒于毕郧,西夷之人也。”公然将先王舜、周文王等称之为“夷”人。“华夏人”或“中国人”称周边较为落后的民族为“夷狄”,虽可有以上至少三个层面的理解,但有一点则是明显而确定无疑的,即或多或少地皆认为“夷狄”之人是较为野蛮落后的,而华夏民族则是文明先进的。近代之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作为与中华民族相对应的其他外来民族而存在的。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周文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