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和:清朝政府设立的一个卡伦,一幅典型的俄罗斯乡村油画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9:11:07 萧家老大 newdu 参加讨论
恩和:清朝政府设立的一个卡伦,一幅典型的俄罗斯乡村油画 恩和俄罗斯村的东正教堂 恩和离额尔古纳市(拉布大林)八十公里,这里的俄罗斯族相当集中,民族特征也格外突出。这里曾经是中国第一个俄罗斯族的民族乡,后因乡镇撤并,恩和成了一个区。这里也曾是清朝政府设立的一个卡伦(哨所)。 俄国人进入中国的历史并不长。在十九世纪,随着额尔古纳河两 岸采金业的兴起,俄国流民不断越界到额尔古纳河采金,到1884年时,俄国采金者已高达一万五千人。1900年,由于北京爆发义和团运动,沙皇俄国乘机出兵进犯,卡伦被毁,官兵逃散,俄罗斯流民再次乘虚而入。后来,有不少山东、河北等地之民或被招募来此修路,采金,或闯关东来此淘金。其中一些人陆续娶俄女为妻,也有中国女子嫁给俄人,逐形成很多华俄联姻家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不少联姻家庭迁去了前苏联。如今,留在这里的多为联姻家庭的第三、四代,甚至第五、六代。 当我们一路走走停停来到恩和村时,暮色已开始慢慢地降临了。 刚进村口,就可以看到,在并不宽敞的村路两旁,排列着由木栅栏围成一个院落一个院落的俄式木刻楞。几乎每个院子门口都竖着诸如:“阿廖沙”、“瓦列嘉”之类家庭旅店招牌,我们选择了一个叫“列佳”的家庭旅店。这家女主人有着四分之一俄罗斯血统,从她浅蓝色的眼睛中,你就可以感觉到斯拉夫后裔的热情。主人家的院子很整洁,除了秋千,后院还种了花卉和蔬菜,就连木屋的窗台上都摆着盆花,住在这样的地方 你会感到安全踏实。 哈乌尔河在村边潺潺流着,夕阳的余晖从河对岸的树梢上射过来,映照得水面泛起金灿灿的粼光;飘散在木刻楞上空的袅袅炊烟正和高高竖立在东正教堂顶上的十字架纠结在一起,使空气中弥漫着和平与安祥。这时,你会特别想哼唱“一条小路弯弯曲曲细又长,一直通向那迷人的远方…”。突然间,迎面摇摇晃晃走来一个酒喝得有点儿高,一看就是俄裔的男人,我心血来潮地冲他喊了一句差不多快忘光了的蹩脚俄语: “达娃里希!”(同志),他哈哈笑着招招手,也回了一句:“达娃里希!”斯拉夫人的友善和热情来自祖先的遗传基因,他告诉我,村里会说俄语的年轻人己经不多了。我想,从纯血统的角度来看,俄裔的消失可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清晨,我又一次来到哈乌尔河边,看着清澈见底的河水,连接河两岸的木桥和刚赶到河边来放牧的牛群,兴奋的感觉油然而生,如果再把那一条通往远方的小路与一栋一栋简洁而特别的俄式木刻楞合在一起来欣赏,这不正是一幅典型的俄罗斯乡村油画吗? 黄昏时的乌哈尔河与恩和村 一条小路通向远方 木栅栏围成的小院 村里的家庭旅店 夕阳照在乌哈尔河上 像俄罗斯人吗? 普通村民的家 正在建设中的木刻楞 我们房东的后院 老婆和“达娃里希”在一起 漂亮的木刻楞 美丽的小菜园 老婆和司机、房东的大哥在侃大山 清晨赶着牛儿去放牧 清晨的乌哈尔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