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姜维登上人生巅峰后的惨败,克星邓艾一战斩杀蜀将十余人

汉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儿姜维(11)


    姜维在洮西大捷中杀敌数万,官升大将军,登上了自己的人生巅峰。而他的对手曹魏集团内部此时已经是乱成一锅粥了。陇西兵团几乎全军覆没,这意味着都督雍、凉两州军事的陈泰已经损失了大半兵力,只能指挥和控制雍州的人马。而雍州的部队最多只能保住关中平原,想要恢复陇西,只能指望抽调别处的兵力。但此时魏国淮南不稳,荆襄兵力有限,青徐之兵难以调动,北方兵力一时难以集结,洛阳中军出动的话,谁来保护司马家?眼看姜维进军包围狄道城,陈泰这边已经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来到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的邓艾对此时情况分析很客观,首先邓艾分析洮西之战后陇右的形势:“贼众大盛,趁胜之兵既不可当,而将军以乌合之卒,继败军之后,将士失气,陇右倾荡。”(《三国志·陈泰传》)接着邓艾又指出狄道不应当救,理由是“古人有言:‘蝮蛇噬手,壮士解其腕。’孙子曰:‘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守。’该小有所失大有所全故也。”(《三国志·陈泰传》)然后邓艾又向陈泰提出了自己的方略:“不如割险自保,观衅待弊,然后进救,此计之得者也。”(《三国志·陈泰传》)。


    刚刚平定了淮南毋丘俭叛乱的邓艾似乎看穿了姜维的套路——不停的在陇西掠夺人口,破坏经济,逼迫魏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从而达到消耗对手的目的。那么面对姜维最好的办法就是邓艾的策略,放弃陇右,确保关中。因为陇右汉胡杂处,很难安定统治,姜维如果真的想要守住,那么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是蜀国根本无法负担的。


    邓艾的方案是万全之策,因为陇西军团已经不复存在,当务之急是守住关中。此时驻扎在上邽的陈泰部下战斗力水平已经不能和郭淮时代相比,最精锐的征蜀护军已经被卖了。况且狄道因为姜维已经抢过一次了,存粮剩下的已经不多,所以短时间内想要救狄道是不可能的。


    但是陈泰却以为邓艾的意见不对,他认为“寇不可纵,围不可久” (《三国志·陈泰传》)下令在上邽的部队集结,全力前往狄道去增援王经。陈泰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认为自己长期在关中陇西地区作战了解姜维,姜维的部队都是轻装简行,没有攻城的重装备,而狄道城是陇西最坚固的要塞,姜维想攻下了没这么容易,但是城中粮食不多,因此关键是要赶在姜维拿下狄道前前往援救,安定军心就能守住。


    这就是典型的军事官僚和名将的区别。陈泰认为姜维的这次进攻和以前一样就是抢了东西就走,他需要守住狄道的理由和王经是一样的——刚刚丢了好容易再夺回来还折了徐质,如果再丢,报告不好写。陈泰根本没有察觉到维这次的终极目标不是狄道也不是王经,恰恰是他驻守的上邽。只要姜维拿下上邽就可以以此地为依托,不仅陇右,整个关中都有可能被蜀国占领或者掠夺破坏一番,那损失就大了。姜维几次三番进攻狄道就是想要通过攻其必救的战法,利用进攻狄道城消耗对手的实力,并吸引陈泰的注意力,然后突然转进上邽,一举进入关中平原,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伟大目标。


    


    于是陈泰率军剩下的部队从上邽越过高城岭,连夜进发,紧急冲向狄道解围,当陈泰的部队“夜至狄道东南高山,多举烽火,鸣鼓角。” (《三国志·陈泰传》)时,手里捧着窝窝头,菜里已经没有一滴油的王经看见陈泰的大旗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眼看没剩多少存粮就要“狗带”了,多亏大人您伸出手来拉兄弟我一把啊!这时的姜维也很兴奋,陈泰出现在狄道意味着上邽变成空城,战役的第三阶段就将打响,夺取上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梦想就在眼前!于是姜维按照先前计划,率领军队撤往钟题,补给粮草装备,准备再度出击。


    而刚刚解救了王经的陈泰则丝毫没有意识到姜维还会再来,正忙着“慰劳将士,前后遣还,更差军守,并治营垒”准备“还屯上邽” (《三国志·陈泰传》)。对于魏国来说,幸运是陈泰没有看到的问题邓艾看到了,由于自己的功劳,邓艾此时的官职已经是安西将军,并且有了假节的权力,虽然比陈泰的征西将军低了点,但也是一方大员,所以说话的分量就变重了。


    邓艾对陈泰说姜维一定有所图谋,必然会再度进军。理由有五:第一、姜维刚刚获得大胜,魏军则前所未有的虚弱(彼有乘胜之势,我有虚弱之实,一也《三国志·邓艾传》);第二、姜维的武器装备先进,而魏军装备器械经洮西一战损失惨重还不能马上恢复元气(彼上下相习,五兵犀利,我将易兵新,器杖未复,二也《三国志·邓艾传》);第三、姜维在钟提可以得到水路运输的补给,而魏军从上邽到狄道都是陆路,魏军更为辛苦(彼以船行,吾以陆军,劳逸不同,三也《三国志·邓艾传》);第四、当前魏军要驻守的地方很多,而姜维可以集中兵力进攻一个点,容易形成优势(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当有守,彼专为一,我分为四,四也《三国志·邓艾传》);第五,陇西关中的粮食刚刚成熟,姜维容易获得补给(从南安、陇西,因食羌谷,若趣祁山,熟麦千顷,为之县饵,五也《三国志·邓艾传》)邓艾这个人说话就是直,而且当着面说领导,搞得陈泰面子上下不来,但是出身士族大家的陈泰还是很有涵养,为防万一,他交给邓艾一万人的部队,供他调遣,当然也实在没有更多兵力了。就是这个决定挽救了他。


    而驻扎在钟题的姜维并不知道邓艾的想法。延熙十九年春(公元256年),姜维按照早就和汉中都督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定好的作战方案出发进攻:从汉中和钟题两路夹击上邽,夺取这个战略要地,而后出祁山杀向关中平原。此战是姜维自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开始一系列作战的终极目标。


    但是姜维运气实在太不好了。正当他率军向祁山出发的时候,邓艾已经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做好了准备、占据了险要地形。敌变我变,姜维马上率领部队经过董亭,直插南安。这一举动目的是把先前控制上邽改为夺取南安郡,虽然不能获得大胜,但也会有所收获,而且可以确保自己的有可靠的退路。姜维认为自己对雍凉地区的地理是十分熟悉远超陈泰的,他觉得自己经过董亭的行动一定可以赶在对手之前到达南安。不过邓艾虽然没有在这里待太久,但是对地理的把握远在陈泰这个世家子之上。


    


    图:精通地理的邓艾


    邓艾是一个孤儿,他之所以能到高位完全是因为自己对地理的熟悉超过常人:邓艾在仔细考察了淮北地理形势之后撰写了《济河论》详细研究论述了淮北地区的土地情况,指出淮北地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理,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由通运漕之道”(《三国志·邓艾传》)。司马懿对这个屯田计划大为赏识,提拔为尚书郎,方便带在身边教导培养。到了司马师当政的时候,邓艾和石苞等出身寒门的才子正式走上郡守和州刺史这种级别的位置。此番西征,司马昭授予邓艾行安西将军的职衔,狄道解围后,去掉了“行”字,成为安西将军,并授予假节和都督陇右诸军事的权力,实际上把陈泰原来都督雍、凉二州的权力给砍去一半,给了邓艾。邓艾这手下万把人攻不足,但是防守却让姜维毫无办法。


    正当姜维率军转攻击南安的时候,邓艾预先就在战略要地武城山屯下一支人马,卡在姜维进军的咽喉要道上。姜维还不知道魏军的人事变化,也没想到魏军新来的邓艾这么熟悉陇西地理。眼见武城山上的魏军旗帜,姜维仰天长叹:真是艰难困苦我受不尽,道路曲折我走不完啊!


    姜维不想放弃,下令强攻,但他的部队擅长野战,不习惯攻坚,也没有相应的装备和准备,打了一天,拿小股魏军毫无办法,眼看着邓艾随时可能到来,姜维不能再在武城山下待下去了。而他苦苦等待的汉中都督胡济的援军,却始终了无音信,眼看着会师的日子过了好多天,胡济连影子都看不到,却盼来他不想遇到的邓艾。


    这下就彻底绝望了,前面是一时之间很难通过的武城山,侧翼又出现了邓艾的陇西军团主力,唯一的退路是通过一条大河走段谷小道,经上邽退回汉中。面对侧水侧敌的绝境,只能撤了!这时,姜维展现出一个优秀统帅的特质,面对危险迅速做出决断,多停留一秒钟都是危险的。他决定放弃辎重全军轻装,将带不走的牛马全数宰杀给将士饱餐一顿,夜间出发渡河经段谷撤回汉中。全军涉水过河,分三波撤退,廖化率军先走,张翼率中军随后,姜维亲自带领虎步军和羌胡骑组成的嫡系兵团列阵断后。


    邓艾也是一代名将,他站在武城山山头很快发现了蜀军准备撤退的动作,于是展开自己的部署:陇西兵团分为三队,一部有监军师籑率领率先渡河前往蜀军退路埋伏,放过蜀军前队,攻击中军;一部由邓艾自己率领与蜀军断后保持接触,迟滞蜀军过河;最后一部由儿子邓忠率领是邓艾在兖州刺史任上招募的1000多精锐重装骑兵,和师籑一起夹击蜀军中路。看来邓艾相当了解姜维,知道他一定会亲自断后,所以自己牵制姜维的断后部队,然后用精锐将撤退中的蜀军隔断,准备将姜维的断后部队一举歼灭,还姜维一场歼灭战。


    


    午夜时分,双方开始行动。


    蜀军先锋廖化在一片平静中完成渡河,开始经段谷向上邽方向撤退。就在这时邓艾亲自率领部队向蜀军营地发起攻击。这一切姜维早有准备,他下令放火,让营地内的剩下的各类物资形成一堵火墙,为蜀军过河争取时间。邓艾没想到姜维做的这么绝,面对熊熊烈火,邓艾一面留下1000多人向蜀军撤退方向射箭,虚张声势;一面亲自带领5000精锐部队悄悄的渡过和洮河,延小路向段谷方向重新埋伏。


    这时蜀军中军张翼部已经渡河正在整队,师籑手下的魏军按照原定计划向还在整队的张翼猛冲过去。张翼是个文官出身的将军,祖上是西汉开国三杰之一的张良,师籑当过司马师的主簿也是个文官,谁说知识分子不能砍人,两个文官在河边砍的可热闹了。原本张翼的一万多人马在数量上远远多过师籑的兵力,但黑灯瞎火根本不知道对手来了多少人,在加上撤退道路被阻,心理本来压力就大,恐慌在张翼的队伍中散播开来。他的阵势开始乱了。就在这时,邓忠的1000精锐骑兵突然从张翼侧面杀了出来,沿着河道直插蜀军,这下张翼的队伍彻底混乱了。


    在古代战争中,军队行伍的混乱意味着没有办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眼见张翼要完的姜维,立即将断后的一万人马分成两路,自己带领5000羌胡骑兵,踏水过河,去救张翼;5000虎步中军,背水列阵阻挡邓艾。这是个艰难的决定,背水列阵的虎步军很有可能在邓艾的进攻下全军覆没,但作为一个最高指挥官,有的时候就必须面对这样的选择。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将领们的任务就是让自己手下的士兵死的更有价值,用一条命多换几条命回来,但有的时候送死的任务必须有人去做,虎步军的十几位将校看着他们的领袖姜维,从入蜀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在一起战斗,几十年过去了,姜维身边虎步军的将领少有人阵亡,但这一次,姜维自己都没有把握能否活着回到蜀中,弟兄们对不住了,为了大部队可以顺利撤退,只能请求大家尽可能的拖延住对手的步伐!兄弟们靠你们了。十几个人没有说一句话,安静的走回自己的作战岗位和全体虎步军一起,望着自己营地熊熊燃烧的大火,安静的等待着邓艾的到来。


    


    姜维这边带领的羌胡骑兵向魏军冲了过来,姜维的蜀汉大将军大纛仿佛有着魔力,原本散乱的蜀军看到火光中的旗号立即有了勇气,恢复了气势的蜀军将魏军师籑和邓忠的攻势挡住,张翼逐渐稳住了局面,姜维利用羌胡骑兵的冲击力展开反攻。魏军渡河的部队本就是偷袭的,兵力远比蜀军要少,这是只能让开前往段谷的通道,任蜀军撤走。姜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立即招呼河对岸的虎步军撤退,同时命令自己的羌胡骑兵向段谷方向冲开魏军包围,张翼部重新编组队形及时跟进。


    就在这时,风云突变天降大雨,洮河上游的洪水直冲下来。原本平缓的小溪流突然变成了大河,虎步军的渡河变得异常艰难和缓慢。与此同时姜维的羌胡骑兵刚刚冲出段谷谷口,而张翼部队就在段谷遭到了邓艾的伏击,邓艾对地理有着异乎常人的敏锐,这让他老是可以从看似不可能的地方找到看似不可能的路,以后他还会让姜维见识到自己的厉害。当下,姜维只能忙着指挥撤退。张翼的部队再受到二次打击后,立即崩溃掉了,上万人马拥挤着向段谷谷口方向奔去,完全没有了秩序,邓艾的部队居高临下,向蜀军投掷石块,发射弓箭,肆意屠杀。


    断后的虎步军好容易渡过洮水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路可走:两翼是师籑和邓忠的部队,通往段谷的路被正在厮杀张翼和邓艾堵住,刚刚渡过了的洮水雨后暴涨,他们已经陷入了绝境。但此时的姜维已经无计可施,他的羌胡骑兵和虎步军中间也隔着段谷中厮杀的张翼和邓艾。


    眼见着自己一起战斗了几十年的嫡系部队被困死,姜维没有时间伤心,他赶紧在段谷谷口整顿部队秩序,将落下来的石头和尸体搬开,好让张翼更快的退出了。大概过了3个多小时,张翼终于冲了出来。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段谷的道路被邓艾和蜀军的尸体阻挡无法通过,虎步军5000多人在黑暗和雨水中拼杀了一夜,体力已经到了极限,而南安、安定等地的民兵则在邓艾的征调下赶来助战,邓艾一面分兵把住谷口,一面将新到的民兵展开在两翼强化对虎步军的包围。邓艾深知虎步军的战斗力,并没有马上发起进攻,而是一面利用地形在段谷谷口把姜维堵住,一面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把虎步军团团围住慢慢的消耗他们的体力,虎步军被困了整整一天,断水断粮,失去了骑兵和体系支持的步兵根本不可能突出重围,但他们牢牢的守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他们知道必死无疑却无人肯降,夜幕再度降临,邓艾先是组织部队向蜀军投掷引火物,而后又用弓箭反复射向蜀军阵地,虎步军的战阵被突破,邓忠的骑兵又冲上来砍杀……慢慢的夜幕下的段谷再度陷入沉静。邓艾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史载邓艾此战:“筹画有方、忠勇奋发,斩将十数,殄首千计。”(《三国志·邓艾传》)


    对不住了兄弟们,我是大蜀国的大将军,不再只是虎步军的首领,我必须把蜀军主力带回去。姜维泪洒段谷,带领着羌胡骑兵掩护着张翼部和先撤的廖化部,缓缓向汉中退去。等待姜维的命运将是什么呢?


    本篇为“千古名将英雄梦”特约作者“sunnyshine”所作,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