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真的是复兴李唐的关键人物吗?|文史宴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1:11:27 文史宴 newdu 参加讨论
原标题:狄仁杰真的是复兴李唐的关键人物吗?|文史宴 文/冯亚民 狄仁杰历来被视为在武则天朝兴复李唐的关键人物,电视剧一般也如此渲染。但实情是否如此则有待商榷。在政治气氛极度恐怖的武朝,如果跟武则天的意图悖逆,其后果是不可设想的,狄仁杰的那些复唐措施其实是为武则天着想,因此才被武则天接受。青年学者冯亚民抽丝剥茧,带您探寻武朝的真相。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欢迎转载。 在民间传说中,狄仁杰一般被视作断案高手和大唐复兴的关键人物,在清代成书的《狄公案》和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狄仁杰断案传奇》中,狄仁杰成功破解一个又一个疑案,在西方也被认为是“神探”;说狄仁杰是李唐复兴的关键人物,主要是因为狄仁杰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坚定的支持立李显而反对武承嗣,更有甚者,因为政变的主要参与者张柬之是狄仁杰所提拔的缘故,把神龙元年的政变也看成狄仁杰生前的安排。 民间传说在当代影视作品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的断案能力更是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在电视剧中狄仁杰甚至还策划了很多维护太子的行动。一个忠心李唐,忍辱负重,拥有极高智慧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 《神探狄仁杰》第一部还是很经典的 民间传说当然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有其史料依据,其实早在唐代,在《旧唐书》卷八十九《狄仁杰传》中,唐人便有“柬之果能兴复中宗,盖仁杰之推荐也”之语,考虑到《旧唐书》的成书年代,这大概是在中晚唐形成的一种普遍看法。 然而仔细辨析史料,会发现事情并不简单,把狄仁杰视作复兴李唐反对武周的忠贞大臣,并没有充足的证据。 武周革唐命得以成功有两个重要步骤,一是武氏得以立为皇后,这是武氏走向权力最高峰的关键一步,初唐承北朝遗风,皇后有参政的前例;二是武氏降皇帝李旦为“皇嗣”,自己登基为武周皇帝。 废王皇后立武氏的过程中,反对最激烈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留给高宗李治的顾命大臣褚遂良,陈寅恪先生以为武周革唐命是山东和关陇之间的政治斗争,褚遂良大业末随父亲褚亮迁居陇右,《旧唐书·褚亮传》中说:“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可见褚遂良并非关陇集团人物,而是江左士族,而当时公认的关陇集团元勋长孙无忌在立武氏为皇后的过程中并没有激烈反对。 废王立武应该是想要掌权的新皇高宗李治与太宗李世民留下的顾命大臣之间权力斗争,没有证据表明此时武氏已经拥有很大的权力了,武氏逐渐掌权是在当了皇后之后。对这一问题看的最清楚的是经历过武周时代的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废王皇后之后,受宠的武惠妃和杨贵妃,都没有被立为皇后,这造就了玄宗朝高层政治的稳定。 在武氏当皇帝的过程中,反对的人中并没有狄仁杰,反对武氏的主要有裴炎和刘祎之等人,《旧唐书》中记载了他们的事迹:
武承嗣请立武氏七庙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让武周皇位的继承权转移到武家,裴炎极力反对,以西汉的吕后之败劝谏武则天,致使“承嗣深憾之”,以至于抑郁而终。 裴炎被杀,同他主张返政李唐有关,《旧唐书·裴炎传》中记载:
刘祎之的情况也一样,刘祎之受武则天重用,得以参机中枢,背后却主张武则天要返政李唐,最后被诬告入狱,《旧唐书·刘祎之传》有:
裴炎、刘祎之等人,因为反对武则天传嗣武承嗣和主张返政李唐而被杀害,这时候狄仁杰并没有站在反对者的行列中。 狄仁杰系列电影里奇形怪状的武则天 有人用《旧唐书·狄仁杰传》中:“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贰,”论证狄仁杰心向李唐。那么为何主张返政的裴炎等人被武则天杀害,而狄仁杰就没事呢?其实“返政”是要求武则天把政权返还给李唐,而狄仁杰则是在立嗣问题上主张立李显为太子,并非要求武则天活着的时候返政。 在该传中还有一句话:
吉顼和李昭德主张立李显为太子,吉顼的事迹记在《旧唐书》卷一八六上《酷吏传》中有记载:
可见吉顼是一个专事构陷他人的酷吏,这是武周政权的一大特色,总不能说酷吏也站在李唐王朝这一边吧?为什么吉顼等人主张立中宗为太子呢? 武则天称帝后,降李旦为“皇嗣”,皇嗣虽然不是皇太子,但也不是一般的诸王,《旧唐书·中宗睿宗》中说:“降帝为皇嗣,令依旧名轮,徙居东宫,其具仪一比皇太子。”只是名称变了,依然住在东宫,具仪还是按照皇太子的规格,这其实是武则天为自己身后的“血食”考虑。 血食是鬼神享受牲牢的祭祀,《国语·齐语》中有:恐宗庙之不扫除,社稷之不血食。不血食就是身后无人祭祀的意思,李昭德在劝武则天立李显时就说:“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则天皇不血食矣。”这段话直接断绝了武承嗣当太子的机会,李显因而得以被武则天立为太子。 武则天之所以听得进去狄仁杰等人意见,恰恰是因为他们的话是站在武则天的立场来看问题的。裴炎等人因为要求“返政”而被杀害,狄仁杰等人主张从血食的角度传位给武则天的亲儿子李显,被武则天接纳,甚至更加信任他们,可见单从狄仁杰主张立李显为太子,并不能推论出狄仁杰心向李唐。 第二个问题是神龙元年的政变是狄仁杰死后布置的“一盘棋”吗? 这个问题关键是理清为什么会发生政变?张柬之是狄仁杰举荐不假,但要说狄仁杰生前与张柬之密谋归政李唐,为什么在裴炎等人主张返政的时候,狄仁杰没有表示支持呢?认为狄仁杰死后,张柬之不忘之前的密谋,策划政变,实在难以信服于人。 而且,当时李显已经被立为太子了,承继大统是迟早的事,干嘛要冒风险参加政变,于情于理说不清。 狄仁杰其实是武则天的忠臣 这次政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除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这两个人是武则天的男宠,因为是男人且可以随时进入内宫,得以掌握中枢大权,权势之大,以至于形成了以“二张”兄弟为首的政治团体。 当时还有另一个政治集团,经过联姻形成的武则天儿子们和武则天娘家之间复杂的政治联盟,比如武攸暨娶了太平公主,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娶了李显的女儿永泰公主。 《旧唐书·重润传》记载了政变前四年的一件事:
李重润是太子李显的儿子,他和妹妹、妹夫秘密反对“二张”兄弟,事情败露被武则天杖杀,可见当时李武政治联盟中已经出现反对“二张”的迹象了。 武则天当时已经七十多岁,没有精力执掌朝政,使得“二张”兄弟把握中枢大权,党同伐异,甚至威胁到了李武联盟中的核心人物,导致李重润和武延基被杀。 对待皇亲国戚尚且如此,对待外臣就更加肆无忌惮了,《旧唐书》卷七十八《二张传》说:
外臣如魏元忠、张说者被贬,人皆不安,而且宰相这个时候都见不到武则天,“二张”兄弟则聚集朋党阴谋图变,这恐怕才是神龙元年政变的真正背景。 神龙政变的目标是他而非武则天 既然是被迫发动政变,也就说明狄仁杰并没有和神龙政变有丝毫关联,或许是因为狄仁杰在中宗得以立为太子的事上有功劳,再加之狄仁杰本身在武周朝勤勉政事,又广泛提拔新人,导致桃李满天下,这些都为狄仁杰换来了极佳的声誉,以至于到中晚唐时认为狄仁杰是复兴李唐的关键人物。 大司马的新书《宿命三国》,解析出现三国时代的前因后果,实际上是以三国为切入点,考察从汉到唐的历史演变,敬请支持。看了觉得不错的朋友,方便的话请到平台上给个好评。 欢迎关注文史宴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