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袁绍跟汉献帝仇深似海,当然不会迎立献帝|文史宴


    原标题:袁绍跟汉献帝仇深似海,当然不会迎立献帝|文史宴


    文/桓大司马


    


    看了上篇文章的留言,感谢读者朋友们的支持,如果觉得拙作《宿命三国》不错,方便的话可以去京东、当当、豆瓣给两句书评,大司马这里先谢过了。上文讲了袁绍这样的关东士族兴起的原因,这一篇主要讲关东士族在汉末乱局里的快速崛起,分析其能量为何能如此迸发得如此猛烈,或者可以说,这是一篇袁绍的发家史。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欢迎转载。


    《宿命三国》专题:


    袁绍继承了上千年的传统,从根本上是与东汉朝廷为敌的


    


    关西军阀控制朝廷


    1


    袁绍指着利用门生故吏董卓,连宦官和何进一起干掉,实现袁氏当国的终极理想,但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屯驻在城外的董卓趁乱进京,且完全不拿袁绍当回事。


    董卓是关西凉州势力的代表,统帅的凉州兵团战斗力极其彪悍,非洛阳禁军和关东新募的兵可比,董卓又玩阴谋,让部分士兵每天夜里偷偷出城,白天又像新到的军队一样开进城来,让洛阳的百官以为西凉军源源不断到来,一下子就被震住了。接下来他就通过一套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把洛阳城的实力派何进旧部、丁原、二袁全部收拾了。


     
    
     


    董太师粗中有细


    首先,董卓通过弟弟董旻跟何进心腹吴匡的友好关系,收编了何进的旧部。然后,他对付当过并州刺史的执金吾丁原,执金吾是九卿之一,职责是率兵保卫京城,丁原的部众来自与匈奴、鲜卑交战的并州,凶悍程度不在西凉军之下,不好对付,董卓就收买丁原的主簿吕布干掉了丁原,把丁原的并州部众也吞并了,这样一来二袁就孤立了。


    关东募兵回来的鲍信虽然劝袁绍当机立断突袭董卓,袁绍终究是不敢冒这个险,而是准备回到关东集聚力量反抗董卓,有识之士如曹操、鲍信等,都隐约的预料到,天下分裂的浪潮即将到来。


    董卓掌控京师后,决定废立皇帝立威。因为陈留王刘协是董太后养大,号称“董侯”,跟自己一样姓董,有渊源,又觉得刘协比何皇后生的汉少帝刘辩聪明,董卓决定废掉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用淫威慑服了公卿以后,董卓如愿的立了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自己当上了三公之首的太尉,专制朝政。


    董卓既然掌控了汉室,一开始也想让关东安定,毕竟关东名士的力量极大,决裂了很不好对付。


    当时关东名士虽然被宦官残害,但在社会上声望极高,具有很强的号召力,董卓也附庸风雅用一些名士风格的人当部下,他的一个谋主周毖是他老战友凉州人周慎的儿子,这时已经名士化了,敬慕关东士族,另一个谋主伍琼直接就是汝南名士,在他们的劝说下,董卓决定与关东士族和解。


    于是董卓给党锢之祸被害死的陈蕃等关东士人领袖平反,恢复其爵位,擢用其子孙,又征辟了颍川荀爽、陈留蔡邕等大量关东名士入朝为官,还提拔大量关东名士如韩馥、刘岱等担任地方郡守,连跟自己翻脸的袁绍也不计较,给了个渤海太守以示拉拢。


     
    
     


    董卓尽力拉拢的名士领袖蔡邕


    应该说到这里为止,董卓的手腕还是非常老到的,甩出袁绍好几条街,如果他能够有远见一点,自控一点,那么控制汉朝天下当不是难事。


    但董卓毕竟是在凉州从小跟羌人厮混长大的,其行事风格已经羌化了,虽然智商在线,做起事来却野蛮无比、无法无天,比如纵兵将举行社祭的百姓砍头,当成贼寇来领功;有大臣见他时忘记解剑,被他当场砍死;他又把被废掉的汉少帝和何太后灭了门,还进宫强奸公主和宫女,这些事情没有一件不是在挑战儒学士大夫的底线,关东士族岂能跟他善罢甘休?


    在朝中,汝南伍孚直接行刺董卓,失败被杀,颍川荀攸、南阳何颙、荥阳郑泰、太原王允等继续密谋刺杀董卓。


    在关东,袁绍振臂一呼,讨伐贼臣董卓,地方郡守中袁家的门生故吏群起响应,冀州牧颍川韩馥、豫州刺史陈留孔伷,兖州刺史东莱刘岱、陈留太守陈留张邈、广陵太守陈留张超、东郡太守梁国桥瑁、山阳太守汝南袁遗、河内太守泰山王匡等一同举兵,几乎是一水的关东名士,袁绍的异母弟袁术自然不在话下,另一些人如曹操、鲍信虽不是袁家故吏,也因为政治理念和个人私交,起兵响应袁绍,大家公推关东士族的领袖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


    董卓见和解关东和解出这样一个结果,暴怒之下跟关东士族彻底决裂,把举荐关东士族的谋士伍孚、周毖砍了,袁绍的叔叔袁隗以及袁家在洛阳的人也被杀了个鸡犬不留。


    袁绍也跟关西势力把持的朝廷决裂,把董卓派来解散联军的朝廷公卿大鸿胪韩融、执金吾胡毋班、少府阴循、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瑰等杀了个七七八八,只放走德高望重的韩融一个,这里面还不乏八厨之一胡毋班这样的名士和阴循这样的外戚名族(汉光武帝皇后阴丽华之族),可以说袁绍跟汉献帝朝廷的仇从这时就结下了。


    


    关东盟主藐视关西皇帝


    2


    然而这时从穷乡僻壤走出来的董卓以及被洛阳的繁华消磨了志气,霸气仍在,雄气却没有了,西凉军固然彪悍,打关东联军还是颇有优势,但关东联军里加入了一个异数二楞子长沙太守孙坚,孙坚的老家富春(今杭州富阳区)山高林密,颇受山越影响,长沙郡又靠近武陵蛮,孙坚带着一支蛮越风格的部队北上,论野蛮不输于西凉军,论战斗意志比销金窟里磨钝了的西凉军还强,连败胡轸、吕布、董卓,逼近洛阳。


    


     
    
     


    关东联军的异数——野人孙坚


    按说西凉军要是动真格的也不至于就怕了孙坚,但董卓比以前水多了,又觉得都城洛阳地处关东,里面的关东人太多了,于是决定把朝廷迁到长安,使关西势力更容易掌控。迁都时又杀了不少关东豪族,还一把火烧了洛阳城。


    这样一来,一直以关东为根基的东汉王朝等于是被掘了根,朝廷离开后,关东地区就陷入了政治真空状态,没了朝廷维持秩序,关东联军内部为了抢钱抢粮抢地盘,就开始自相残杀,平时有矛盾的趁机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兖州刺史刘岱就砍了东郡太守桥瑁,东郡是属于兖州的,估计这两人平时上下级关系就处的不好,这时就成为了天下大乱的导火索。一些不是关东名士的地方实力派也趁着秩序崩坏崛起,比如幽州的公孙瓒,辽东的公孙度之类,天下很快就陷入混战。


    在关东这个政治真空的状态里得益最大的是谁呢?自然是关东联军的盟主袁绍,其次是他弟弟袁术,袁术虽不是盟主,但也是四世三公袁家的人,门生故吏遍天下,在袁家内部比袁绍地位还高,因此也聚起了很大的势力。这种情况下,去迎立关西人立的天子汉献帝,是袁绍绝不愿意的,但是如果要统一关东又需要大义名分,于是袁绍决定找一个亲关东士族的宗室立为皇帝,做自己的傀儡,他想找的人就是刘虞。


    刘虞,字伯安,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是刘秀长子东海恭王刘强的后代。


    刘强是刘秀与第一任皇后郭圣通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但刘秀心在阴丽华,加上郭圣通比较作,最终废了郭圣通,推阴丽华上位,身为太子的刘强心不自安,推让多次以后终于把太子之位让给阴丽华的儿子刘庄,即后来的汉明帝,汉明帝即位后,对刘强也一直很尊重。


    刘虞自己的做派也与关东名士相近,他通晓儒家的《五经》,孝廉出身,后来凭借骄人的政绩一路当到幽州刺史,儒学吏才俱佳,正是东汉士族的典型特征。可以说刘虞是离汉室正统比较近的支派,祖上又有这么憋屈的让国之举,自己又如此出众,立他为帝是能得到一些人心的。


     
    
     


    汉末名臣刘虞


    问题在于董卓废立皇帝固然是不对,但这不能反证袁绍废立就是对的。从西汉霍光废昌邑王以来,一沾“废立”两个字,就如同掉进了淤泥潭,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袁绍想这么干时曹操就很反对表示不参与,当事人刘虞也坚决不同意。袁绍等人又想让刘虞自己给自己挂上“领尚书事”的头衔,实际上是也是另立中央,方便给关东诸侯封官,这会刘虞索性把袁绍的使者砍了表明心迹。


    看来汉献帝虽然是董卓强行立的,合法性不足,但毕竟是汉灵帝的亲生儿子,血统上的优势在那里,还是不好另立一个的。既然不好另立一个,袁绍就以盟主的名义专制关东,对于关西势力拥立的汉献帝及其朝廷不怎么理睬,关东联军的诸侯也基本上跟袁绍同一个态度。


    曹操是袁绍少年时代的密友,当时青州黄巾闹得很凶,大举进攻兖州,兖州刺史刘岱战死,因为曹操的军事才干出众,又被士族领袖袁绍推为东郡太守,与士族关系颇近,兖州士族陈宫、张邈等迎接曹操做兖州刺史,曹操击降青州黄巾三十万人,整编为青州兵,安定了兖州。这时关西朝廷却派名士金尚(可能是西汉名臣金日磾后人)来担任兖州刺史,曹操完全不理,直接把金尚打跑。


    后来李傕、郭汜控制了关西朝廷,朝廷又派马日磾、赵岐出使关东,增加朝廷在关东的影响力。


    马日磾是大儒马融的祖孙,赵岐是马融的侄女婿,两人自己也是经学有成的名士,卖相甚佳,但马日磾在袁术那里被抢了符节,袁术拿着他的汉朝符节自己征辟了大批官员,就没打算还,而且还想逼他做自己的官,打关西朝廷的脸,把马日磾活活气死。袁绍那里虽然听赵岐的话跟公孙瓒暂时罢兵,但那是因为赵岐一向以来反对宦官的崇高名望,更多的是给赵岐面子而不是服从关西朝廷。


    


    袁家内讧与关东分裂


    3


    


    因为袁绍这个盟主身份的合法性其实是比关西朝廷要低的,主要是出于关东士族反对朝廷的心理,所以他对关东诸侯的影响力是很松散的,并不能像朝廷对地方郡守那样颐指气使。


    袁绍一开始依靠的冀州牧韩馥,虽然是袁家的门生故吏,但在袁绍和董卓中选边时也曾经犹豫,后来又经常克扣袁绍军的军粮,袁绍用逢纪的计谋,暗中约新兴的幽州军阀公孙瓒攻打韩馥。公孙瓒打乌桓出身,军事才能出众,部下白马义从也能征善战,韩馥一下子陷入巨大的恐慌,幕府中的颍川名士荀谌等人心向袁绍,趁机劝韩馥把冀州让给袁绍以保平安,袁绍就这样夺取了冀州,这才有了一块根据地。


    但对他的异母弟袁术,袁绍的运气就没这么好了。说起来袁术跟袁绍完全可以平分秋色,袁绍是关东盟主,袁术是袁家嫡流,袁绍拉拢了儿时挚友曹操,袁术拉拢了王牌打手孙坚,袁绍跟士族首领八俊之一的荆州刺史刘表结盟,袁术在士族中的声望没有袁绍高,就跟相对粗暴的徐州刺史陶谦、幽州军阀公孙瓒结盟,二袁以关东为棋盘,进行了史诗般的中原大战。


     
    
     


    二袁掀起的中原大战


    首先袁绍自己硬扛巅峰期的公孙瓒,派名族会稽周氏的周昂去接收豫州,但周昂被袁术的打手孙坚打走,接下来袁绍跟公孙瓒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拉锯战,袁绍在界桥之战靠凉州名将麹义的战法打残了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但是在巨马水之战中其部将崔巨业大败于公孙瓒。


    这期间有两件事对袁绍是巨大利好,一是袁术的王牌打手孙坚为袁术进攻刘表,战胜后轻骑追击,被刘表军的伏兵干掉,袁术丧失了一把锋利的尖刀;二是袁绍支持的曹操崛起,极大的改善了袁绍联盟的战略局势。


    曹操依靠跟袁绍的亲密关系以及本身的才干得以入主兖州,击降青州黄巾三十万,从中间整编出“青州兵”,实力大增。此时公孙瓒决定打通与袁术的联系,夹击袁绍,公孙瓒的幽冀两州与袁术的南阳之间,以徐州的陶谦为联系孔道,于是公孙瓒派部下单经、刘备攻打青州,想要跟徐州陶谦连成一线,陶谦也来接应,曹操为袁绍出兵,把单经、刘备、陶谦打得找不着北,纷纷退走,袁绍因此避免了被战略包围的窘境,袁术联盟从此走衰。


    次年,刘表切断袁术的粮道,袁术被迫孤注一掷进攻中原,他联系匈奴贵族于夫罗与黑山贼等,组成庞大的乌合之众,进攻兖州陈留郡。曹操与袁绍合兵出击,在匡亭之战中大破袁术,曹操随即穷追猛打,把袁术一路赶到淮南去才罢休。袁术虽然马上就占据了淮南,依然拥有强大的军政实力,但已经不再具有逐鹿天下的势头。


    可以说,要不是袁家还有一个袁术分流了袁绍的实力,袁绍应该是可以凭借关东盟主的身份很快席卷关东,像后世的曹操那样,形成与关西和南方鼎足而三的特大势力。


    但是因为袁术的搅局,公孙瓒、陶谦等强敌环伺,导致袁绍只能扶持金牌打手曹操,而以曹操的野心和才具,壮大以后自然就不是袁绍所能控制,于是就只有通过一场战略决战来决出关东的老大,可惜在两雄决战的官渡之战中曹胜袁败,汝南袁氏就此走向衰亡。


    袁术走衰以后,接下来袁绍就该收拾强敌公孙瓒了。这时公孙瓒要对付一直不爽他的幽州牧刘虞,袁绍要安抚新征服的地区,于是两人对关西朝廷派来调解的赵岐顺水推舟,暂时停战。


    公孙瓒回幽州干掉了深得幽州汉胡人民爱戴的刘虞,逐渐陷入众叛亲离的局面,袁绍则颁布仁政,在冀州的统治得以稳固,同时横扫并州的黑山军,把并州的一部分也收入囊中。


    平定黑山军过程中,袁绍一度跟吕布合作,吕布虽是关东并州人,但出身行伍,跟董卓他们混久了又沾染了关西军阀的气质,深为袁绍所恶,袁绍甚至派人去刺杀吕布,吕布只好逃亡。而这时曹操因为杀害了兖州名士边让,以及借口其父被陶谦害死攻打徐州时大肆屠城,导致兖州士大夫集体反水迎接吕布为主,丢了老巢,袁、曹两家又多了一个强敌吕布。


    这时袁绍可能是看到了曹操才略的可怕,让曹操把家人搬到邺城当人质,曹操虽在窘境,经过反复考虑还是拒绝了,这说明曹操已经有意自立门户,但强敌环伺的时候还得和衷共济,袁绍给曹操派了大量援军,帮曹操击败吕布,夺回兖州。


    同时袁绍自己也击败公孙瓒,又联络乌桓各部和刘虞旧部骚扰公孙瓒的老巢,公孙瓒被打得雄心全无,进入等死阶段,袁绍的势力触角已经伸入幽州,同时他又派长子袁谭攻打青州。


     
    
     


    白马义从毁于界桥之战后


    公孙瓒每况愈下


    这时幽州公孙瓒缩回去了,徐州刘备无法摆平泰山贼臧霸的独立,救援孔融的道路被隔绝,青州的孔融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青州被袁谭轻松夺取。


    此时公孙瓒收缩兵力,在相当于今天雄安新区的易水之北挖土堆积山丘,在山丘上建筑营盘和高大的防御楼,称之为“易京”,公孙瓒所居的防御楼尤其高大。袁绍虽然已经取得对公孙瓒的全面优势,但要将公孙瓒彻底消灭还有待时日。


    应该说此时的袁绍坐拥青冀并三州,实力远在只有兖州一州的曹操之上,曹操除非甘拜下风,否则一定要采用特别的招数翻盘,他的招数就是奉迎天子,然而以袁绍的精明,为什么不去阻止曹操呢?请看下一篇文章分解。


    
    


    大司马的新书《宿命三国》,解析出现三国时代的前因后果,实际上是以三国为切入点,考察从汉到唐的历史演变,敬请支持。看了觉得不错的朋友,方便的话请到平台上给个好评。


    欢迎关注文史宴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点击“阅读全文”可购买


    《宿命三国》


    ↓ ↓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