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伯希和编第169号洞(敦研院编号第5窟,敦研院《题记》亦抄录,见第5页,但残损过甚,仅余20余字),《笔记》第374页。 (71)[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330《西域传二·沙州卫》,第560页。 (72)[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330《西域传二·沙州卫》,第567页。 (73)敦研院编号第176窟,《题记》第80页。 (74)敦研院编号第176窟,《题记》第80-81页。 (75)参阅公维章《元明清时期的敦煌佛教》,《敦煌学辑刊》1999年第2期,第25页。 (76)敦研院编号第176窟,《题记》第81页。 (77)敦研院编号第231窟,《题记》第105-106页。 (78)《题记》第178页;此页还有一条题记上有“大清道光元年八月初六日盐茶所信士弟子赵源隆”。 (79)敦研院编号第14窟,《题记》第8页。 (80)徐自强《敦煌莫高窟题记研究》,第339页。 (81)敦研院编号第454窟,《题记》第174页;敦研院编号第166窟,《题记》第78页。 (82)参阅姜伯勤《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敦煌心史散论》之《道释相激--道教在敦煌》篇,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1996年,第307-308页。 (83)按:“来柱”为原始录文,或为“住”之误,《题记》第143页。 (84)陈万里《西行日记》,北平:北平朴社,1926年,第92页。又见[美]兰登·华尔纳著,姜洪源、魏宏举译《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附录二陈万里《西行日记》,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55页。 (85)[美]兰登·华尔纳著,姜洪源、魏宏举译《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附录三师侃《最早保护敦煌文物的官员》,第373页。(又见甘肃省文史研究馆编《陇史掇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第127-128页)。 (86)敦研院编号第148窟,《题记》第71页。 (87)敦研院编号第365窟,《题记》第143页。 (88)[美]兰登·华尔纳著,姜洪源、魏宏举译《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附录三王冀青《华尔纳与中国文物》,第371页。 (89)[美]兰登·华尔纳著,姜洪源、魏宏举译《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附录三王冀青《华尔纳与中国文物》所引《洪业传》,第355页。 (90)[美]兰登·华尔纳著,姜洪源、魏宏举译《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附录二陈万里《西行日记》,第254-255页。 (91)陈万里日记还提到一位“商会”“朱会长”,也在月牙泉参与接待活动,此人是否为隐瞒身份的题记中朱铭牖,尚不可知。见[美]兰登·华尔纳著,姜洪源、魏宏举译《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附录二陈万里《西行日记》,第253页。 (92)[美]兰登,华尔纳著,姜洪源、魏宏举译《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附录二陈万里《西行日记》,第253页。 (93)敦研院编号第443窟,《题记》第168页。 (94)敦研院编号第428窟,《题记》第163页。 (95)[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36“橘”条:“《唐(书)·日本传》:贞元末,遣使朝贡,其学子橘免势,愿留肄业。历二十余年,使者高阶真人来请,免势等俱还。”王力平点校,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72页。 (96)参阅[日]神田喜一郎著、高野雪等译《敦煌学五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5页。 (97)敦研院编号第428窟,《题记》第163页。 (98)[日]橘瑞超著,柳洪亮译《橘瑞超探险记》,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92-93页。 (99)[法]伯希和著,耿昇译《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附录《敦煌藏经洞访书记》,第409页。 (100)[宋]赵明诚《金石录·序》,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第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