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随地大小便!古代行军打仗时突然内急该咋办?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0:11:37 冷兵器研究院 newdu 参加讨论
编者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有味道”的问题,那就是,古代打仗时,突然内急了怎么办?俗话说,“人有三急”,打着打着如果突然内急,想上厕所,妥妥是要人命的事情。因此,历史上“尚能饭否”的廉颇因为“顷之三遗矢(通假字)”而没被赵王重新启用。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关于古代军队关于内急、方便一下,以及有关于上厕所的相关事情。 在1415年爆发的百年战争阿金库尔之战中,就曾经出现过十分滑稽的一幕:英军在征战途中染上了痢疾,撤退途中又被法军追击骚扰,到最后被优势法军截断归路。当时英国人饥肠辘辘,前一天晚上又淋了场雨,很多人腹泻不止。以至于开打,英国人鉴于既要不停蹲下排便,又要随时准备应战,所以很多人索性脱下裤子,赤尻大战。可以想象一下,在那场决定两国命运的战争中,一大群光着屁股的英国农民站在由尖木桩组成的拒马工事后面,向不停涌来的衣甲精良的骑士老爷们放箭……好在上帝眷顾英国人,在法国自己“猪队友”的帮助下,英国人最终赢得了战役。 由此可见,真打起来了,内急问题还真算不上问题。毕竟开打之前,只要不是被突袭,大家都会提前解决一下。如果是被突袭……内不内急也就不重要了。而且理论上,剧烈运动时,出汗会很多,所以突然内急的几率也不高。而阿金库尔的英国人也证明了,开打了内急不算事!脱裤子整就可以了!内急也是急,敌人这种外急也是急,哪个急先整哪个就好了。 可虽然开打时内急不算事,但对于军队来说,上厕所可是头疼大事。因为战争往往规模巨大而且旷日持久,那么多人集中起来,吃喝拉撒睡就成了头等大事。别的不说,单是每天的排出来粪便的数量就十分惊人。倘若不加以严格管理,任由士兵自行解决的话,那将会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想一下,机关单位或学校停水一天,厕所里只怕就要堆积如山了,如果连续停水几天,那只怕更无法想象。一个机关不过数十人,学校通常只有数百人,以此类推,在一个几十万人规模的战场上,每天的“粪量”实在是个令人崩溃的数字。 如果任由这些粪便堆积在营房四周,有碍观瞻、刺激嗅觉,以及影响情绪等等倒还在其次,最关键的是粪便往往会污染水源、滋生蝇虫,进而导致瘟疫。众所周知,中外历史上被瘟疫摧毁的军队不胜枚举。其实阿金库尔的法国人如果不是非得无脑猪突过去,再等几天,闹痢疾的英国人就可能连拉弓的力气都没有了。 除此之外,士兵的粪便如果不加以处理,敌人也能从量的多少上判断出该军队的规模,甚至是否断粮。在二战缅北战场上,国军就曾通过日军的黑色粪便,判断出他们因断粮而吃人肉。因此无论是野战还是守城战,修建厕所是头等大事。既要远离水源、住处,建在下风口,但又不能离营房太远,以免增加控制军队的难度。 然后,粪便收集起来还另有妙用:放入大锅高温煮沸,就成了大名鼎鼎的“金汁”,用来泼向攻城的敌人,再或者涂在箭头上做成“毒箭”。而敌人无论是被烫伤还是射伤,都有很高的概率导致伤口感染,进而造成减员。 关于厕所管理,中国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墨子·卷十四~十五》中:城上“五十步一井屏,周垣(四周围起)之,高八尺”,“五十步一厕,与下同溷(粪池),入厕者不得操”。“城下五十步一厕,厕与上同圂。诸有罪过而可无断者,令抒厕(清洁厕所)罚之。”在《圣经·申命记》也有关于战场上古犹太人如何处理粪便的规定:“你出兵攻打敌人,要远离一切恶事……你要在营外划定一个地方,你可以出去在那里方便。在你器械中当有一把锹;你出营外便溺以后,要用它挖洞,转身掩盖排泄物。” 由此可见,早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东西方都有了完善的战场纪律,禁止士兵随处便溺。随着历史向前发展,全世界各个地区的战争艺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军厕管理制度自然更加完善。而有无规范的厕所规划,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与乌合之众的重要区别之一。 据西方学者考证,帝国时代的罗马军团在行军营地都建有临时厕所。这种厕所一般建在寨墙与护营壕沟之间,上面用木板覆盖,下面挖一条深沟。如果是常驻要塞,营内则须配备冲水式公厕。公厕下面是三米以上的深沟,上面用石板覆盖,然后将河水引入要塞,用生活废水将厕沟里的秽物冲走。罗马帝国在大不列颠岛上留下许多堡垒遗址,经考古发掘的确也发现类似规格的厕沟。 到了十字军东征时期,欧洲军队仍然十分注重这个问题。一代雄主腓特烈一世也有类似规定,与前人不谋而合:每一纵队安营时先立营地栅栏,紧接着要为厕所选址,其要求必须在下风口,而且远离水源以及军灶,拔营后必须掩埋厕所,以免造成军情泄露以及病毒传染。 与欧洲中世纪相比,中国古代战争规模及烈度要大得多。但很多早期文献及实物都未能保存下来。而关于军中厕所仅在《三国志·蜀书五》中有零星记载:“(诸葛)亮率数万之众,其所兴造,若数十万之功,是其奇者也。所至营垒、井灶、圊溷、藩篱、障塞皆应绳墨。”白话文的意思是,当时诸葛亮治军甚严,不仅能让数万人能干数十万人才能干的事,而且出征时各种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而且严格按照一定标准建造,这里面自然包括军厕。 另外,虽然唐初名将李靖著的《卫公兵法》已经失传,但部分内容在杜佑的《通典》有所辑录。从残存文字里可以看出李靖十分重视战地厕所的修建:“诸兵士每下营讫,先会两队共掘一厕。”无独有偶,一代名将戚继光也高度重视军营厕所的重要性,甚至在其代表作《练兵实纪》有十分详细的规定:“凡白日登厕员役,由各营门将腰牌悬于门上,方准开门而出,毕即还应腰牌,取带回营。”“每马军一旗,每车兵二车,各开厕坑一个于本地方,遇夜即于厕中大小解。天明吹打时,遇起行,则埋之。遇久住,则打扫,候开门送出营外远远弃之。夜间不许容一人出营解手。” 以上列举的都是农业定居文明的军队,而很多游牧军队在这件事上是完全不同的做法。成吉思汗西征时,并不要求军队修建厕所,只是规定在统一地方解决。如果军情紧急,粪便都不必处理,直接拔营出发。这主要是由于游牧军队机动性强,常常三天一变营地,所以排泄物自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至于其他游牧军队,可以参考《史记》里对李广的记载:“(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李广与匈奴长期作战,治军风格也与匈奴极像。因此,匈奴人在上厕所这个问题上是倾向于放飞自我的。 总而言之,上厕所在古代军中是一件头等大事,不同军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套用《孙子兵法》里的一句话那就是:军无常形,厕无常式。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南冠儿,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