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矛盾论》解读新时代民族地区社会主要矛盾本期话题·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的民族工作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3:11:15 中国民族报 程春华 参加讨论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民族地区社会主要矛盾也转变为民族地区民众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矛盾论》是理解新时代民族地区主要矛盾的思想指南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捉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矛盾论》深刻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对理解与破解新时代主要矛盾,尤其是民族地区主要矛盾提供了思想指南。 第一,《矛盾论》指出,矛盾的诸方面发展是不平衡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亦不平衡,不同民族地区的社会矛盾体系的结构也存在差异。相对发达的民族地区也有相对落后的因子,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次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相对欠发达民族地区也有较发达之处,特别是在发展较快的城镇地区,其主要矛盾呈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在贫困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不可忽视。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论”认为,经济发展一般呈现不平衡状态,在“极化效应”占主导的经济发展初期阶段,区域差距难免逐渐扩大。从长期看,“涓滴效应”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 第二,《矛盾论》强调,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机遇与挑战这一对矛盾。《“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民族地区协调各方面关系、承受各种风险、化解社会矛盾的压力呈现加大趋势,面临脱贫攻坚和实现全面小康双重任务、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重责任、加快发展和维护团结稳定双重压力。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奔小康行动深入实施,国家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全方位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第三,《矛盾论》指出,矛盾具有特殊性和相对性。与新时代主要矛盾在其他领域的普遍表现相比,该主要矛盾在民族地区的表现又具有特殊性。《“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指出,由于历史、自然和地理等原因,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特殊困难。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滞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产业发展层次水平偏低,新旧动能转换难度较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资源环境约束大,创新发展能力弱,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口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亟待加强,贫困问题依然严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务繁重,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仍然任重道远。因此,要兼顾民族地区主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破解多重问题和困难,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也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民族地区主要矛盾具有对立性。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民族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严重阻碍民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另一方面,二者又具有统一性,没有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追求,当地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解决就缺乏足够动力,很难得到改善。民族地区人民日益广泛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对物质文化生活、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都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