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郡能否站好秦国边防前沿的第一班岗?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7:11:23 康狄的朋友圈 newdu 参加讨论
恒山。近年发现有“恒山候丞”封泥。卫宏《汉官旧仪》载汉代官制云:汉承秦,郡置太守。……边郡……置部都尉、千人、司马、候、农都尉,皆不治民。据此,则候为秦边郡武官,非内地所设官职,说明恒山曾为秦之边地。秦统一后恒山地区不濒临边境,其成为边地,只能是在初被秦人吞并的时候。 秦郡县图 秦王政十四年,秦将桓齮率兵“取宜安”,唐初李泰称宜安地在“常山稾城县西南二十五里”;翌年,秦军又拔取鄱吾,唐人司马贞云鄱吾也是在常山附近。这里所云“常山”,是沿用隋代郡名,唐代在大多数时间内名为恒州,州名得自辖界内的恒山,“常山”即恒山所改名。宜安、鄱吾都在恒山附近;而在此之前,燕国曾“献常山之尾五城”以事秦,前后相并,表明在秦始皇十四、五年间,恒山周围区域已并入秦境,恒山郡也就应当设立于此时。 班固 此时,赵国的腹心部即邯郸附近的东阳地区,还没有易手;北部赵之代郡和燕国,则直到秦王政二十五年,才被秦国灭掉。《荀子·强国》篇中,有下列一段记载,正反映出恒山附近地区在这一时期内处于秦国边防前沿的状况:今秦南有沙羡与俱,是乃江南也;北有胡、貉为邻;西有巴、戎。东在楚者,乃界于齐;在韩者,逾常山乃有临虑;在魏者,乃据圉津,即去大梁百有二十里耳;其在赵者,剡然有苓而据松柏之塞,负西海而固常山,是地遍天下也。威动海内,强殆中国。然而忧患不可胜校也,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文中“圉津”,唐人杨倞注云:“‘圉’当为‘围’。《汉书》曹参下修武,度围津。颜师古注曰:‘在东郡。’”秦攻取围津附近地区设置东郡,在秦王政五年,故《荀子》所述史事应在此之后。又《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王政十七年灭韩置颍川郡,而上文论秦与列国间疆界,韩国尚预名其间,知应在此之前。其论秦赵界域,谓秦人“负西海而固常山”,正说明在王政十四、五年至十七年期间,秦人乃是据有恒山(常山)周围地区而俯临赵国;所以,才会设置“恒山候”这一武职。 秦灭六国行动图 广东人民出版社委托宣传 (辛德勇:《当代学人精品:辛德勇卷》,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编辑: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硕士研究生谢敏)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