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杨军:“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法治人才的培养(3)


    (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法治人才培养是政治交往活动的重要前提
    1.政治交往活动需要加深沿线国人权相关问题的认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势必会与沿线国家在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展开更频繁的交流与合作。但中国的企业、社会组织在与他国进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有时候就会因为对人权相关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而遭遇挫折。鉴于保护人权是当代国际法当中最关键的内容,所以“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与他国各领域的合作,就更离不开法治人才的保驾护航。中国企业一向对与内政问题息息相关的人权问题缺乏深入认识,但在很多项目当中,人权相关问题的影响已经非常明显。如何在自由贸易往来的过程中,避免侵犯其他国家公民的人权,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对外交流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课题[3]。
    以海外工程建设为例。当前我国工程企业承接的许多海外项目,都是应该由东道主出资,为了保护人权而修建的基础设施。但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却牵涉许多细节问题,比如工程占地的征收、补偿,当地劳工的合约问题、施工环境评估问题等,都需要考虑到是否充分保障了各方人权。如果没有保障好各方人权,就很有可能遭到当地群众的反对而不得不搁浅甚至是失败。“中缅铁路搁浅”事件,起因就是因为在修建过程中,铁路途经地区的缅甸
    公民组织不断示威抗议,拒绝配合项目方施工,而原因则在于该工程所在地的群众未能从铁路修建中获得充分利益,却要付出过高的环境成本,尤其是在缅北少数民族地区,这样的情况更为激烈,因为这些地区本来就对缅甸中央政府态度微妙,这一次中国企业与缅甸中央政府在未与他们商议的情况下签署的协议,在缅北当地人看来是严重侵犯了他们人权的行为。这一切,原本是可以通过咨询法治人才,并在他们帮助下完成风险规避的,但由于中方企业对这一问题上缺乏深入认知,加上对缅甸政府在法律谅解上毫无根据地完全信任,导致该工程至今未能在缅北地区重新启动。
    2.政治交往活动需要把握好沿线国家的政治问题。“一带一路”倡议下,民间各方如果在交流合作中对沿线国家的政治问题不够敏感,那么最后只能够寻求司法救济或仲裁救济,然而这种救济同样需要法治人才去争取受理与执行,所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寻求合作的过程中,在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的敏感政治问题时,应该尽早向相关专业法治人才咨询,做好两手准备。譬如中国企业在墨西哥高速铁路项目投标上遭遇的违约,就是由于当时的墨西哥方合作企业与墨西哥执政党存在利益输送嫌疑,在竞争对手的推波助澜之下遭遇夭折的典型案例。如果在合作意向达成或进行投标之前,中方企业能够通过咨询法治人才,在签署协议或备忘录当中,明确因墨西哥方政治问题违约应如何处置的相关内容,那么在后期的救济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这些内容争取达成项目或换取其他方面的利益,而不是在奔波劳碌后一无所获。由此可见,法治人才在合作过程中涉及他国政治敏感问题上,作用十分突出。而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一些与我国政府存在政治争议问题的国家,我国虽然不可能因此放弃合作机会,但同样需要通过对法治人才咨询相关问题,做好充分准备,预防合作过程中出现因政治原因导致东道国毁约之类的情况发生[4],尽量降低合作过程中我方因他国政治问题遭受的损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