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绿林好汉们为何不自己打天下,却要跟着汉朝宗室混?

光荣与艰辛——努力中兴汉光武(11)

主笔:江湖闲乐生


    新莽地黄三年(公元22年),舂陵刘汉宗室在刘縯刘秀兄弟的领导下起兵反莽,联合绿林农民军,接连攻下唐子乡和棘阳县,却因冒进,在攻打宛城的半路遭到莽军伏击,损失惨重,刘氏宗族子弟与眷属数百人也惨死在荒野之中。


    这大概就是命吧,这些死去的皇亲国戚,如果没死,捱到东汉开国,必定是王侯将相、公主命妇,但现在,他们尘归尘、土归土,只能于地下与宗庙中获取光荣。


    而汉军遭此惨败,只得退守棘阳,南阳太守甄阜趁势引十万大军,进逼棘阳城。


    


    于是棘阳城内,人心惶惶,现如今十万官军,兵临城下,棘阳风雨飘摇,危如累卵,怎么办?


    绿林好汉们的办法是:兄弟本为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何况我们与刘氏本来就不是兄弟,他们是前朝贵胄,想的是攻城略地光复大汉,我们是江湖好汉,想的是啸聚山林劫富济贫,总之地位身份目标皆迥异,没有共同语言,且各看各的不顺眼,不如就此散伙,扔经书,分行礼,你寻你的雷音寺,他去他的高老庄,我回我的绿林山,继续从事山贼这一有前途的职业。


    


    刘縯听了这些话,不由大感头疼:果然是流民军,一点政治高度都没有,本来兵力就少,还要再分,岂不是等着被人各个击破么?但他刚打了场败仗,威信一落千丈,说话更没分量,只能是干着急。


    就在此紧急关头,一人横空出世,力挽狂澜,拉了刘氏兄弟一把。


    这个人就是绿林军三大系统之一下江兵的首领,日后的东汉开国名将与平羌名将,王常。


    


    半年前,由于突发瘟疫,绿林军在荆州散伙,王匡、王凤等人的新市兵北入南阳,与刘氏结盟。而王常、张卬率领的另一支下江兵,则西入南郡,与王莽中央军严尤所部连场大战,互有胜负,此时其军约五千人,正转战至南阳郡内宜秋聚(今河南唐河西)一带,此地离棘阳不过百里,刘縯若能前去说服他们来入伙,必能增强汉军实力,巩固联军的团结,得与甄阜决一死战。


    


    会开完,刘縯便与刘秀立刻动身,一同来到宜秋。下江首领们便公推王常前来洽谈,王常是颍川舞阳人,早年间为了给弟弟报仇,才亡命江湖,成了一个江洋大盗,他性情慷慨豪爽,与刘縯正是意气相投,所以很快就被说动,当即愿意托付终身:“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


    


    受够了王匡王凤等人鸟气的刘縯,终于碰上个“皇权主义思想”比较浓厚的绿林好汉,他真是太感动太开心了,遂与王常深相交结,言大事若成,必与之共富贵、无相忘。而下江兵另外几个首领却觉得大丈夫还是单干比较屌,走自己的路,当自己的王,何故受制于人呢?


    王常于是苦口婆心跟大家做工作:


    “往者我大汉成、哀二帝衰微无嗣,故王莽得承间篡位。既有天下,而政令苛酷,积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故使吾属因此得起。夫民所怨者,天所去也;民所思者,天所与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若负强恃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以此行之,灭亡之道也。今南阳诸刘举宗起兵,观其来议事者,皆有深计大虑,王公之才,与之并合,必成大功,此天所以祐吾属也。”


    由于王常在下江军中素有威望,大家总归是信任他,所以最终还是同意了合作,纷纷表示:“无王将军,吾等几错失良机,陷于不义也!愿敬受教。”


    


    王常这段话,很能代表当时天下百姓的主流思潮,莽末农民军与后世农民军的主要不同之处就在这里,他们普遍以恢复前朝统治为目标,少有自己另辟江山的想法。事实上,在这场历时十几年的大动乱中,先后有十一人自立或被拥立为帝,其中真刘氏六人,冒牌刘氏二人,共八人,占总数三分之二以上。如农民军中最强大的绿林军,最先支持刘縯,后来又支持刘玄,刘玄败亡后他们又大多投靠了刘秀,总之一定要跟着姓刘的混、别人都不行。这说明刘汉宗室在当时还是极具政治号召力的。即使西汉王朝都已灭亡十几年了,拥护刘氏继续坐江山的还是大有人在,这里面主要包括三类人。


    第一类人当然就是刘氏宗室自己。刘邦、刘仲、刘交三兄弟的子孙都特别能生,西汉不过两百年的时间便已繁衍至十几万人(清朝两百多年间至清末也不过繁衍出宗室两万人罢了)。从王侯将相、到地方豪族,刘氏在全国各地的势力都根深蒂固,占有的土地和控制的人口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王莽称帝后,虽然已将刘汉宗室子弟都降爵为民,并悉罢其宗庙,但短时间之内绝无可能清除其影响力,事实上,王莽改革失败后,刘氏的社会影响力反在日益提高。


    第二类人,就是世受汉禄的官吏及其家人。刘邦称帝后,大封功臣,光列侯就封了一百四十多个,再加上广大的官吏系统,可以想象,西汉两百年间,曾享受朝廷食邑和俸禄的,该是一支何等庞大的队伍!这些世受汉禄的贵族与官吏,他们对刘氏江山既有正统的认同,也有强烈的感恩,一旦新朝衰败天下大乱,他们自然会选择站在刘氏宗族这一边。


    第三类是怀念天下强汉的多数农民。广大农民本来无所谓坐天下的是谁,但当他们对新莽改革从寄望到失望以至绝望、怨恨的时候,他们就不由得转过头去回望那个渐行渐远的大汉帝国,怀念起祖祖辈辈传说中的文景之治、虽远必诛与昭宣中兴。毕竟,西汉的皇帝之中,大多数干的还是不错的,混蛋也有,但比其他朝代少多了。


    


    因而不妨说,新莽末年的群雄逐鹿,实际上就是刘氏宗室内部的大竞选,刘玄,刘永,刘歆,刘望、刘縯以及其他的冒牌刘统统不如刘秀,所以最后是刘秀坐了天下。不可否认,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偶然因素,但偶然的背后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千千万万人的意愿。或许这就是所谓“天命”吧,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一种历史的选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