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擒拿鳌拜之后,为啥不直接把他处死呢?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7:11:13 茶叶蛋仰望天空 newdu 参加讨论
拜金庸小说《鹿鼎记》所赐,鳌拜这个大奸臣的形象可谓是深入人心,康熙小皇帝带着一帮小太监智擒鳌拜的桥段更是描写的十分精彩。可小说终归是小说,历史上真实的鳌拜难道真的是那个专横霸道、篡权夺位的奸臣吗?康熙擒拿鳌拜之后,为什么不立即处死,反而好吃好喝的关押着。最关键的,在后来的时间里,不但康熙没有追究鳌拜余党,雍正朝更是相当于直接给鳌拜平了反。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要说鳌拜这个人,那满洲第一巴图鲁的名号不是白来的,巴图鲁始是满语,意思就是勇士。满清在关外兴盛的时候,鳌拜为皇太极和顺治两朝立下汗马功劳,深的两位皇帝的信任和赏识。比较有名的就是攻占皮岛,皮岛是以前明朝大将毛文龙的根据地,是明朝安插在满洲腹地的一颗钉子。鳌拜在皮岛之战中身先士卒、近身肉搏,为皇太极除掉了眼中钉、肉中刺,才换来了个巴图鲁的名号。 在后来满清入关立国的过程中,鳌拜更是屡建功勋,算是八旗将领当中极为能打的骁将。先是在北方和李自成的农民军死磕,逐渐肃清北方的反抗势力。继而南下,继续对付以孙可望、李定国为首的原张献忠所部,又再次平定西南。鳌拜能有后来如此之高的地位,可以说基本上都是靠军功一步一步累积起来的。 更重要的是,鳌拜这个人对爱新觉罗家可真是忠心耿耿。无论什么时候,那都坚定地站在皇帝的一边。皇太极死后,顺治小皇帝年仅六岁,根本是少不更事,实权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手里。等到顺治皇帝年岁长大,逐渐亲政,皇权和王权之间产生激烈的矛盾。这个时候的鳌拜就坚决站在顺治的一边,成为制衡多尔衮的重要力量。这就是所谓的拥立之功,患难见真情,正是因为鳌拜在顺治最艰难的时候挺了他一把,所以顺治死之前,才会安排他做了四大辅臣之一。 后来康熙擒拿鳌拜之后,列数他几十条罪状。其实总的来说,无非就是三条,一是擅杀侍卫,二是大肆圈地,三就是强杀苏克萨哈。擅杀侍卫是因为康熙的一个侍卫不把鳌拜放在眼里,很不服气,于是鳌拜气不过,就找了个茬把他杀了。按理说这也不是什么不大不了的事,在战场上遇到自己不太对付的同僚或是看不顺眼的人,顺手打个冷枪,做个埋伏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擅自杀掉皇帝的侍卫,最多也只能说明鳌拜居功自傲,有点狂罢了。 而圈地就更是冤枉,满清入关的时候,当时的满清的政策就是八旗贵族可以按照规定圈出一块地来作为自己的私产。鳌拜自认为功劳很大,而朝廷分配给他的那块地太小了,而且地段不好,也不是很肥沃,于是就要求康熙小皇帝给自己换一块地。这个时候朝廷里几个汉臣看不过去,就上书弹劾了几句,鳌拜一看觉得这是满洲人自己的事,轮不到汉臣们插嘴,就是就擅自矫诏把他们都杀了。 而要了鳌拜的命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杀苏克萨哈。索尼死后,苏卡萨哈觉得康熙皇帝已经长大,可以亲政了,刚好可以趁着索尼之死撤销四大辅政大臣。这可就刺痛了鳌拜的心肝。他的一切权威都是来自这个辅政大臣的头衔,一旦交还辅政大权,那诸多特权就会化为乌有。说实话鳌拜也是猪油蒙了心,这康熙迟早是要长大的,这辅政大权也是迟早是要交还的。还不如趁早交还换一个晚年平安,可他非要死撑,估计也就是多当一天是一天。于是就想尽办法一定要弄死苏克萨哈,以为这样,就可以阻止康熙亲政。其实这才是鳌拜被杀的最主要原因。 当然了,其实鳌拜顶多也就是舍不得辅政大臣的位子,要说他蓄意谋反,我觉得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如果他有心觊觎皇位,他的机会多得是,早在康熙刚刚继位的时候就是个很好的机会。那是天下刚定,明末清初那些赫赫有名骁勇善战的大人物基本上都进了黄土了。普天之下能够跟他争一时之长短的,也就是云南的吴三桂,和皇宫里的孝庄太皇太后。除此之外根本就没有人有能力与他相抗衡,那时候不反,干嘛非得等到康熙长大羽翼渐丰呢? 所以说鳌拜撑死了也就是一个莽夫,跟农村里为了芝麻粒大的小利益挣得头破血流的抽烟老汉其实没多大区别。而且他一生戎马,在战场上几经生死,所以就觉得今天的好日子都是自己拿命换来了,理所应当。谁要动他的利益,他就跟谁拼命。以他的学识和智商哪里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皇权从他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从来没有过分享权力的传统,无论你是谁,只能选择当狗。康熙自然明白这其中的玄机,所以擒拿鳌拜夺回权利之后,就把他关起来就算了,本来也可以杀他,但是一看到他满身的伤疤,一想就算了,毕竟没有权利的鳌拜,跟死了也没啥区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