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中国方志馆沿革考(8)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方志馆的建设发展过程
    建国初,山东地志博物馆的建立拉开了新中国方志馆建设事业的帐幕。改革开放后新建上海通志馆等一批方志馆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方志馆事业进入了从传统向现代的重要转型期。进入新世纪后,以北京、广东等方志馆为先导标志,表明中国方志馆事业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日渐成熟,日益完善。
    (一)山东地志博物馆:新中国方志馆建设事业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志事业包括各种形式方志馆的建设发展。山东地志博物馆的建立,标志着新中国方志馆事业的正式起步。这是一种借鉴当时苏联地志博物馆的建设经验,以当地自然资源(包括地理、生物等)、历史发展和民主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成绩)等三部分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又称综合性博物馆。(46)1977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还专门编译出版了前苏联《阿穆尔州地志博物馆与方志学会论丛》,该书有《古代黑龙江沿岸地区》等一批珍贵翔实的地情资料,客观记述了黑龙江流域原属中国的区域变迁历史。也许今天会有人对其“方志学会”的称谓存有疑义,但从方志馆专业角度看,“地志博物馆”作为综合性地情馆的创始地位和价值无疑是应值得关注的。而且直到现在,俄罗斯一些地方的博物馆还保留着这样的称呼。
    受其影响,1953年10月,作为地志博物馆试点,文化部发文决定率先筹建山东省博物馆,并调集全国十几个省的专业人员协助筹建。1956年2月,《山东地志陈列》在山东省博物馆西院(原济南道院)正式对外开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大型地志陈列,也是全国第一个地志博物馆,并在各地引起积极反响。(47)当时文化部在《对地方博物馆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中即明确指出:“各大行政区或省、市博物馆应当是地方性和综合性的。”当年5月,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暨全国地志博物馆工作交流会就在山东召开,并出版了《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与全国地志博物馆工作交流会议汇刊》。一年后,在全国已建成的73个博物馆中,地志性博物馆就有31个。可见,“地志博物馆”与方志馆,特别是以展示综合地情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方志馆,确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从这个意义上看,与其说全国各地近年来纷纷新建综合地情馆,不如说是方志界对我国已有传统形式的传承和创新。
    不仅有一定的历史渊源,而且现实中有的方志馆与其仍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如同样是山东省,2010年建立了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家以“博物馆”命名的“山东省史志博物馆”。其馆藏、陈列主要分为三类:地方志成果、旧志和反映山东省自然、人文以及历史文明的各类资料与实物,包括旧志编纂与传承、新方志编纂与管理、年鉴管理与出版、方志馆建设等各方面内容,共展出9万余册各类志书及历史文献,3000余件史志文物,1000余幅图片。尽管这在目前全国方志界包括博物馆界尚属个例,尽管我们也尚未考察过山东史志博物馆与山东地志博物馆的渊源关系,但它确是以志书收藏和展示为主,同时兼及其他形式的一种创新,因而对全国各地方志馆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示范意义。
    (二)上海通志馆及浙江建德方志馆:改革开放后方志馆建设事业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全国第一轮大规模修志热潮,新时期的方志馆建设开始被提上议事日程。
    1990年3月,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室、省地方志学会、建德县地方志办公室联合发出《关于征集地方志筹建方志馆的通知》,随后,“浙江方志馆”在该县白沙镇正式挂牌建立,馆舍借建德县档案馆库房,存放征集到的志书。新华社为此向社会播发通稿:《我国第一家专门收集社会主义时期第一代方志的专门机构--浙江方志馆在建德建立》,以此为标志,拉开了新时期方志馆的建设热潮。(48)
    1992年,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正式向市计委提出《关于申请建立上海通志馆的报告》并得以批准开工建设。1996年,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通志馆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该馆建筑总面积5800多平方米,总投资近一千万元,主要功能是方志编纂、成果展示、资料收藏服务、业务培训和学术研究、方志文化交流。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省级方志馆,它的率先建成,对当时的方志馆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之后,1994年武汉方志馆落成开放,1998年苏州方志馆和湖南方志馆相继建成开放,2000年湖北方志馆竣工开馆,等等,它们都成了改革开放后全国方志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印迹。但这时各地所建方志馆,大多仍以收藏志书为主,同时兼及编纂、办公、展示等功能,因而从总体上看,当时全国地方志馆建设事业正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化的转型期。
    1997年8月,在浙江宁波召开的全国地方志颁奖大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强调:要研究和开拓志书的应用工作,要积极探索志书使用的新经验,要在图书馆设志书室。在他的直接推动下,1999年12月,“中国地方志珍藏馆”在建于明嘉靖年代、中国现存最早(同时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的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正式建立。这是方志馆建设的又一种模式途径,在双方资源整合共享、优势互补的同时,也节省了大量财政资金。这对各地后来借助于图书馆、档案馆等场所共建方志馆,具有积极的借鉴示范意义。
    (三)当代新型方志馆建设方兴未艾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持续深入,特别是伴随着公共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发展格局,各地方志馆建设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近年来,以国家方志馆和江苏方志馆、江西方志馆、广西方志馆、北京方志馆的陆续竣工开放为标志,各地方志馆建设持续升温。而且呈现出日益注重综合性地情展示,注重运用现代化手段,注重与其他单位资源合理配置、共建共享,以最大限度发挥效益等特点。
    首先,综合性地情展示是当代新型方志馆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与传统方志馆不同的特色亮点。如2011年竣工开放的江西方志馆,除有传统的志书收藏展示功能外,还通过以下七个方面内容展示本地的综合地情:地理(包括行政区划、人口民族、自然资源等内容)、生态(包括生态保护区、鄱阳湖区域生态等内容)、经济(包括农业、工业、旅游、商贸和金融业等内容)、社会(包括科技、教育、卫生等内容)、文化(包括地方文化、红色文化和陶瓷文化等内容)、人物(包括古代、近代名人和英模等内容)和“十二五规划蓝图”。可谓覆盖全面,特色鲜明,这种布局理念和展示内容也是当前和未来方志馆建设的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