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体的考证过程中,张星烺有时也产生过分依靠对音而牵强附会的现象,在选择西文资料时,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多集中于亨利·玉尔《古代中国闻见录》、白莱脱胥乃窦《中世纪研究》和劳费尔的《中国伊兰编》等著作,“而伦敦《亚洲学报》、巴黎《亚洲学报》、荷兰《通报》所载之新考证,概未采入。”(46)在翻译和考证上也存在一些错误,这些都不能不说是缺陷。但无论如何,张氏将中西史料比勘法广泛地运用到中西交通史研究领域,并从理论上阐述了其必要性,功不可没。张氏以后,各家纷纷仿效,并加以发扬,成为中西交通史研究基本方法之一。 《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是一部巨著。它首次对我国中西交通史史料作了较为全面的系统搜集、梳理和考证,涉及范围之广、辑录内容之富,不仅大大超过当时国内其他学者在这方面的成就,也为亨利·玉尔等国外研究者所不及。体例方法上,它也独有建树,由远到近的结构方式,使全书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初步形成自己的裁别条贯,显示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中外关系史发展的新趋势;中西史料比勘等方法的引用,增加全书的科学性,开阔了研究的视域,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有益借鉴。所有这些都为我国中西交通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使其成为这一学科体系建立的重要标志之一。该书问世后,在学术界和出版界引起巨大的反响:朱希祖为《汇编》作序,将其与马骕的《绎史》相比,指出张著“视《绎史》更为进化,而其学殖之渊博,识见之俊伟,以视马氏又何多让耶!”(47)顾颉刚在1927年2月2日给胡适的信中,将其与张译《马哥波罗游记》并称为“近年的两部大著”,并对其未能由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出版刊印感到遗憾。(48)1930年,冯承钧在《大公报》上发表书评,赞扬《汇编》为“出版界之一巨刊也。此书搜集关系中西交际材料之多,从前此类出版物莫能与之伦比”。(49)大昭在《读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文中,更将其誉为当时“出版界中惊人之事业”。(50)《汇编》还受到了国外学者的重视。美国学者奥图尔认为张氏“能广撷中国故籍,固非彼诸人(玉尔、考狄尔及夏德等西方学者)所能几及”。(51)1954年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出版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便多次引用张著内容。直到今天,该书仍为我国中外关系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注释: ①张维华《略论中西交通史的研究》指出:“‘中西交通史’一辞,最早出现于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前此,关于中西关系方面的研究,命名是相当混乱的。直到三十年代初,张星烺、向达正式提出‘中西交通史’的概念。”载《文史哲》1983年第1期。 ②1926年《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初成时,张星烺原考虑用名《中西交通征信录》。参见陈智超《陈垣来往书信集》,第210页,1926年6月9日来函。 ③该书搜罗所有欧洲人、阿拉伯人及波斯人关于中国人的记载,号称详备。 ④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自序》,第5页。 ⑤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3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95页。 ⑥此为1930年版所参考的文献数,1976年修订本为中文228种,外文35种。 ⑦张星烺:《德文译本阿里·阿可巴尔之〈中国志〉(Khitayname)之介绍》,《地学杂志》1936年6月第2期。 ⑧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1册,第107页。 ⑨朱希祖:《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序》,第2页。 ⑩现译为“盖也速丁”。 (11)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3册,第288页。 (12)即何济高译《沙哈鲁谴使中国记》,中华书局1981年版。 (13)现译为伊本·白图泰。 (14)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8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