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0)钱穆:《讲堂遗录》,《钱宾四先生全集》第52册,第251页。 (51)(55)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第49、50、52,55-56、57页。 (52)余英时:《清代学术思想史重要观念通释》,《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280页。 (53)(54)(56)余英时:《清代学术思想史重要观念通释》,《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第275、272、276页。 (57)章学诚说:“《传》曰:‘礼,时为大。’又曰:‘书同文。’盖言贵时王之制度也……法显而易守,书吏所存之掌故,实国家之制度所存,亦即尧、舜以来,因革损益之实迹也。故无志于学则已,君子苟有志于学,则必求当代典章,以切于人伦日用,必求官司掌故,而通于经术精微;则学为实事,而文非空言,所谓有体必有用也。”又说“以吏为师,三代之旧法也。秦人之悖于古者,禁《诗》《书》而仅以法律为师耳。三代盛时,天下之学,无不以吏为师。《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学备矣……秦之悖于古者多矣,犹有合于古者,以吏为师也。”(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31、232页) (58)钱穆:《国学概论》,第67页。 (59)钱穆:《孔子与春秋》,《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第303、303-304页。 (60)钱穆:《略说乾嘉清儒思想》,《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八),《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2册,第15-16页。 (61)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第56页注①。 (62)余英时:《清代学术思想史重要观念通释》,《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第274-276页。 (63)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第60页。 (64)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第523-524页。 (65)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428、430、472页。 (66)钱穆:《略说乾嘉清儒思想》,《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八)》,《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2册,第13、15页。 (67)(68)钱穆:《中国史学名著》,第253页。 (69)钱穆:《泛论学术与师道》,《中国学术通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第269页。余英时也有类似看法,他说:“东原显斥程、朱,实斋明宗陆、王,此为两家之异。然东原斥程、朱即所以发挥程、朱,实斋宗陆、王即所以叛离陆、王;取径虽殊,旨归则一。则两家之貌异终不能掩其心同。”(《论戴震与章学诚》,第90页) (70)钱穆:《国学概论》,第259页。 (71)钱穆:《中国儒学与文化传统》,《中国学术通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第93页。 (72)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第63、65页。倪氏的“晚年追认之论”,参见[美]倪德卫著,杨立华译:《章学诚的生平及其思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5页。 (73)(75)(77)(78)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第67,67,69、72,90页。 (74)(76)余英时:《章学诚对抗戴震》,《人文与理性的中国》,第225,226、227页。 (79)(80)(82)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456、458,458,457、458页。 (81)钱穆:《中国史学名著》,第254、269页。 (83)(84)(85)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第164-168,176,177-178页。 (86)钱穆:《中国史学名著》,第273页。 (87)钱穆:《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4册,第16页。 (88)参见徐国利:《钱穆的中西史学比较观》,《史学史研究》2002年第1期。 (89)钱穆:《国学概论》,第365页。 (90)钱穆:《有关学问之系统》,《中国学术通义》,《钱宾四先生全集》第25册,第298页。 (91)(92)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自序》,第9、4,7页。 (93)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第345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