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年在指导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博士研究生的姜涛和李长莉时,注重培养其创新的思维和能力。1987年11月他致信李长莉:“照我想,你的目标,是力争写出一部真正有科学性、创造性的优秀博士论文。‘博士’当然要及格,但不应仅仅止于此。你是可以做到的,问题是材料与理论,两者的准备都要比较充分,不可畸形。”(36)1988年3月又致信姜涛:你的论文应是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近代中国人口。这是当初选题时就谈过的。“困难当然很大,但正因为困难,没有人作过系统研究,才需要我们去探索,提供新的知识。中国近代史研究很需要这方面的知识。”(37) 综上所述,刘大年就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史学创新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宝贵的经验:他强调科学的历史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又主张根据新的经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已有的原理、结论;提出要继承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促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繁荣和发展;主张充分挖掘利用新史料,密切联系实际开辟新的史学学术领域;建议中央领导同志关注开创马克思主义史学新局面的问题;鼓励青年学生以创新的姿态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扬光大。刘大年的这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意义深远,对于今天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与推进史学创新的关系,建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话语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构建马克思主义史学全方位创新格局,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注释: ①《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问题》,《刘大年史学论文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7页。 ②《当前近代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刘大年集》,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6页。 ③刘大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实意义与指导思想问题》,《赤门谈史录》,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页。 ④刘大年:《我亲历的抗日战争与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15页。 ⑤《林甘泉来函》,《刘大年往来书信选》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490页。 ⑥《李侃来函》,《刘大年往来书信选》下,第626页。 ⑦《林甘泉来函》,《刘大年往来书信选》下,第490页。 ⑧《项观奇来函及复函》,《刘大年往来书信选》下,第502页。 ⑨《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问题》,《刘大年史学论文选集》,第18、19页。 ⑩刘大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状》,《赤门谈史录》,第126页。 (11)《照唯物论思考》,《刘大年集》,第235页。 (12)李卫民:《处处有路透长安--姜涛研究员访谈录》,《晋阳学刊》2009年第2期。 (13)《照唯物论思考》,《刘大年集》,第202页。 (14)《致田汝康》,《刘大年往来书信选》下,第437页。 (1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刘大年集》,第240页。 (16)《录承先启后责无旁贷--祝中国史学会重建》,附录于《赤门谈史录》,第139、140页。 (17)《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刘大年集》,第243-244页。 (18)《致田汝康》,《刘大年往来书信选》下,第437页。 (19)《致张书生》,《刘大年往来书信选》下,第609页。 (20)《学习郭沫若》,《刘大年集》,第246、247、249页。 (21)《侯外庐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刘大年集》,第294、296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