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萧一山“经世学”的理论与实践(4)

④杨鸿烈:《史学通论》,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第105页。
    ⑤萧一山:《清代通史·导言》,中华印刷局1923年版。
    ⑥萧一山:《北平文史政治学院缘起》,《非宇馆文存》卷3,北平经世学社1948年版,第3页。
    ⑦萧一山:《经世释义(经世半月刊发刊词)》,《经世半月刊》1937年第1卷第1期。
    ⑧戎笙:《萧一山小传》,《清史论丛》第8辑,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36页。
    ⑨王娅妹:《一只眼睛看过去,一只眼睛看当代--访史学家张芝联教授》,《群言》2002年第8期。
    ⑩萧一山:《经世学小释》,《非宇馆文存》卷3,第38页。
    (11)萧一山:《北平文史政治学院缘起》,《非宇馆文存》卷3,第1页。
    (12)萧一山:《经世第三年代》,《经世战时特刊》1923年第33期。
    (13)萧一山:《经世第四年代》,《重庆经世季刊》1940年第1卷第1期。
    (14)萧一山:《北平文史政治学院缘起》,《非宇馆文存》卷3,第4页。
    (15)萧一山:《编辑者言》,《非宇馆文存》卷3,第39页。
    (16)萧一山:《经世释义(经世半月刊发刊词)》,《经世半月刊》1937年第1卷第1期。
    (17)萧一山认为《春秋》就是一部蕴含孔子经世精神的著作:“盖春秋经世,即所谓用以治人之书。是孔子之删述,实为经世学不祧之祖”(《经世学小释》,《非宇馆文存》卷3,第36页)。这种认识仍可商榷。如瞿林东认为,从“史学服务于社会”去理解“经世”,则中国的经世之学萌生于孔子之前:“中国史学之经世致用的目的萌芽甚早,上文所引《尚书·召诰》语(指《召诰》中‘我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鉴于有殷’,笔者)足可说明它有长久的历史渊源”。从史学超越鉴戒模式和政治范围全面服务于社会去理解“经世”,则“至晚在中唐时期,这种传统(指经世传统)由主要是鉴戒的目的发展为比较全面的经世目的”。(参见瞿林东《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9页)。
    (18)萧一山:《经世释义》,《经世半月刊发刊词》1937年第1卷第1期。
    (19)萧一山:《近代社会之症结》,《非宇馆文存》卷2,第97页。
    (20)萧一山:《这一年》,《非宇馆文存》卷3,第18页。
    (21)萧一山:《经世学小释》,《非宇馆文存》卷3,第38页。
    (22)萧一山:《经世第四年代》,《重庆经世季刊》1940年第1卷第1期。
    (23)曾国藩:《圣哲画像记》,《曾国藩全集》,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50页。
    (24)萧一山:《经世第五年代》,《成都经世季刊》1941年第2卷第1期。
    (25)萧一山:《经世第五年代》,《成都经世季刊》1941年第2卷第1期。
    (26)萧一山:《曾国藩传》,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第50页。
    (27)萧一山:《经世社丛书序》,《非宇馆文存》卷3,第34页。
    (28)萧一山:《经世学小释》,《非宇馆文存》卷3,第38页。
    (29)参阅萧一山:《战后和平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之复兴》、《由中国文化观点谈新生活运动》、《中华民族的特质及复她之途径》、《民族衰弱的根源》、《建立新的民族哲学》、《新民族哲学释义》(上述论著收入《非宇馆文存》卷1和卷2)。《论文化改造运动》、《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中国文化的精义》(上述论著收入《萧一山先生文集》,台北经世书局1979年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