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日本“尧舜禹抹杀论”之争议对民国古史学界的影响(7)

(36)慧先:《江侠庵编译〈先秦经籍考〉底胡译》,《现代》1935年第6卷第2期。
    (37)靳德峻(张岱年):《本田成之〈作易年代考〉辨正及作易年代重考》,《新东方》第1卷第1期,1940年2月。
    (38)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19页。
    (39)刘朝阳:《饭岛忠夫〈支那古代史论〉评述》,《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1929年天文学史专号。
    (40)饭岛忠夫的,如《中国天文学之组织及其起原》(原载《白鸟博士还历纪念东洋史论丛》,陈啸仙译,《科学》1926年第11卷第6期)、《中国古代天文学成立之研究》(陈啸仙译,《科学》1926年第11卷第12期)、《书经诗经之天文历法》(陈啸仙译,《科学》1928年第13卷第1期)、《殷虚文字之批判》(郑师许译,《大陸》1933年第1卷第10期)等;新城新藏的,如《东汉以前中国天文学史大纲》(陈啸仙译,《科学》1926年11卷6期)、《中国古代纪年之研究》(陈啸仙译,《科学》1928年13卷2期)、《周初之年代》(戴家祥译,《国学论丛》1929年第1期)、《中国上古天文》(沈璿译,中华学艺社1936年版)等。
    (41)《东洋天文学史研究》中译文部分最初先连载于《学艺》杂志,如《二十八宿之起原说》(《学艺》1929年第9卷第4、5号),《春秋长历》(《学艺》1929年第9卷第6、7号),《战国秦汉至历法》(《学艺》1929年第9卷第8号,1930年第10卷第2、4期)。
    (42)刘朝阳:《饭岛忠夫〈支那古代史论〉评述》,《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1929年天文学史专号。
    (43)《胡适日记全编》(三),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93页。
    (44)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94页。
    (45)《古史辨》第1册中编,第89页。
    (46)胡堇人:《读顾颉刚先生论古史书以后》,见《古史辨》第1册。
    (47)吴、竺二氏之文,分别发表于《平潮》1930年第1卷第3、4期,《科学》1926年第11卷第12期。
    (48)分别发表于《国学丛刊》1929年第1集,《燕京学报》1930年第7期。
    (49)陈廷璠:《巴比伦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之比较研究》,《国立中山大学文史学研究所月刊》第3卷第2期,1934年12月1日。
    (50)钱宝琮:《中国东汉以前时月日纪法之研究》,见《钱宝琮科学史论文选集》,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97、118页。
    (51)竺、钱二氏之文,发表于《思想与时代》1944年第34期和1947年第43期。
    (52)王汎森:《古史辨运动的兴起》,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版,第53页。
    (53)刘起釪:《现代日本的〈尚书〉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第2期。
    (54)李学勤:《疑古思潮与重构古史》,《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春之卷。
    (55)胡秋原:《一百三十年来中国思想史纲》,台北学术出版社1973年版,第84页。
    (56)廖名春:《试论古史辨运动兴起的思想来源》,《原道》第4辑,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
    (57)《顾颉刚日记》(2),第461页。
    (58)《顾颉刚日记》(5),第675、674-679页。
    (59)张京华:《顾颉刚与崔述的学术关联》,《洛阳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60)《顾颉刚日记》(4),第238页。
    (61)顾颉刚:《浪口村随笔》,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5页。《见于大秦传中的中国思想》另一种译文发表于《禹贡》1935年第3、5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