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他者叙述与自我“作为”*(4)

注释:
    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群众》周刊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和香港地区公开出版的唯一的理论刊物。在《新华日报》被国民党政府压制创刊、参加重庆各报联合版,特别是被国民党政府勒令停刊的日子里,她起着代替《新华日报》地位和革命任务的作用。
    ②郭沫若的这一处理在一些学者看来似乎太过高调和张扬,如齐恩和就说:“此书置自我批判于孔子批判之前,且以自我批判起,以自我介绍终,无不表现文人自夸心理也。”(齐思和:《评“十批判书”》,《燕京学报》第30期,1946年6月)
    原文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今日所需要的新史学与新史学家[J].思想与时代,1943(18)。
    [2]张荫麟。评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N].大公报·文学副刊(第208期),1932-01-0⒋
    [3]嵇文甫。评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N].大公报·文学副刊(第196期),1931-10-12.
    [4]何干之。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M].上海:生活书店,1937.
    [5]马伯乐。评郭沫若近著两种[J].文学年报,1936(2)。
    [6]董作宾。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董作宾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7]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M].南京:胜利出版公司,1947.
    [8]王学典。“二十世纪中国史学”是如何被叙述的[J].清华大学学报,2008(2)。
    [9]潘梓年。诗才·史学·书征气度[N].新华日报,1941-11-16.
    [10]尹达。郭沫若先生与中国古代研究[N].解放日报,1945-3-13.
    [11]白寿彝。六十年中国史学的发展[J].史学月刊,1982(1)。
    [12]白寿彝。史学概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
    [13]尹达。中国史学发展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14]何兹全。我所经历的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3(2)。
    [15]尹达。郭老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纪念郭沫若同志逝世一周年[J].中国史研究,1979(2)。
    [16]史学史教研室。新史学五大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17]侯外庐。深切悼念郭沫若[J].历史研究,1978(7)。
    [18]张静庐。在出版界二十年[M].汉口:上海杂志公司,1938.
    [19]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20]郭沫若。奴隶制时代[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21]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M].上海:上海联合书店,1930.
    [22]郭沫若。十批判书[M].重庆:群益出版社,1946.
    [23]王森然。近代二十家评传[M].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3.
    [24]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5]郭沫若。郭沫若书信集[Z].上海:泰东书局,1933.
    [26]侯外庐。韧的追求[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