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唐朝大功臣被诬陷有500干儿想造反 皇帝刚杀死他后便懊悔


    文/格瓦拉同志


    唐太宗为褒奖当年跟他一起打天下的诸多功臣,曾命大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此即“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能进入这个系列的,都是备受太宗器重的开国元勋。在这些功臣当中,有一人的位次比侯君集、程咬金、秦琼和李勣还要高,但最终却因受人诬陷,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这位结局凄惨的功臣,便是郧国公张亮。


    


    张亮早年间投靠瓦岗军,后归顺唐朝


    张亮出身贫贱,年轻时以务农为生,在隋末投奔瓦岗军,隶属于名将李勣麾下,并随其一起归附唐朝。张亮降唐后,又在房玄龄的推荐下进入李世民的天策府,因忠诚果敢受到后者的器重,逐渐进入天策府核心集团当中。李世民与李建成矛盾公开化后,特意派张亮镇守洛阳,并秘密联结山东豪杰,以备局势变化,可见对他的无比信任。


    李世民登基称帝后,张亮因为有从龙之功,迅速地踏上仕途升迁的“快车道”,在此后的20年间,先后被提拔为御史大夫、光禄卿、豳夏鄜三州都督、相州大都督长史、工部尚书、洛州都督、刑部尚书等职,封郧国公。张亮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16位,位次比侯君集、程知节(程咬金)、李勣(徐茂公)、秦琼(秦叔宝)都要高,由此可见其在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


    


    唐太宗对张亮很是看重


    张亮虽然是武将出身,但却不擅长领兵打仗,反而在行政管理方面颇有成就。张亮在地方上任职期间,经常派人到治下进行暗访,以了解各州郡县的善恶细隐,并以此来抑制豪强、抚恤贫弱。张亮推行过不少仁政,故此深受百姓们的爱戴(“亮所莅之职,潜遣左右伺察善恶,发擿奸隐,动若有神,抑豪强而恤贫弱,故所在见称。”见《旧唐书·张亮传》)。


    在张亮的军事生涯中,能称得上战果辉煌的,唯有对高句丽的建安之战(645年)。此战中,张亮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竟然反败为胜、大破敌军,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军事奇迹。然而就在建安之战后次年,这位备受太宗信赖的大功臣,便遭人诬陷,稀里糊涂地便成了刀下冤魂。


    


    唐太宗看到密报后,下令严查张亮


    原来,在贞观二十年(646年)三月,陕州人常玄德向朝廷上书告变,声称张亮豢养勇武善战的义儿500名,有谋反的嫌疑。常玄德还在密信中绘声绘色地说到,张亮曾对术士公孙常说自己的名字跟图谶应和,有做皇帝的命;又曾经跟术士程公颖说,自己手臂上长有龙鳞,如果举兵造反,是否能够成功?


    唐太宗此时正是卧病在床、疑神疑鬼之际,见到密信后怒不可遏,立刻派宰相马周等人查验此事。张亮当然不肯承认,连称自己是被人诬陷。其实只要是个正常人就清楚,常玄德密信中的内容荒唐至极,根本就经不起推敲。试想,如果张亮真的想谋反,必然会在极为隐秘的情况下准备,豢养500义儿、明目张胆地向术士透露异心等种种举动,绝不是谋反者应该做的,倒像是主动求死。


    


    唐太宗竟然不给张亮辩诬的机会,便将其处死


    所以张亮在大喊冤枉的同时,也请求面圣以自证清白。但不知道李世民是对张亮早有猜忌,还是被烧坏了脑子,竟然不经审讯,便要处死张亮。朝臣慑于皇帝的威严,要么缄口不言,要么随声附和,唯有将作少监李道裕认为张亮谋反证据不足,不应该草草地判处死刑。可盛怒中的李世民怎么肯听从一个小官的意见,所以张亮还是很快被杀,家产随即也被抄没。


    陕人常德玄告刑部尚书张亮养假子五百人,与术士公孙常语,云“名应图”,又问术士程公颖曰:“吾臂有龙鳞起,欲举大事,可乎?”上命马周等按其事,亮辞不服。上曰:“亮有假子五百人,养此辈何为?正欲反耳!”命百官议其狱,皆言亮反,当诛。独将作少匠李道裕言:“亮反形未具,罪不当死”...己丑,亮与公颖俱斩西市,籍没其家。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唐纪十四》。


    


    李道裕认为张亮谋反案证据不足


    一年多后,刑部侍郎职位空缺,宰相们拟定的人选都不合太宗的心意,稍后皇帝才说:“朕觉得李道裕胜任此职,因为在议论张亮谋反一案时,只有此人认为证据不足。现在想想很有道理,朕因为没有听从,到至今仍感到后悔。”由此可见,张亮谋反案的确疑窦重重,无论怎样看,都像是一个冤案。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