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夏,葛先生下放青岛郊区农村劳动。一年半后,被派往枣庄煤矿,主持编写《枣庄煤矿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9年)。1959年秋,赴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进修,随冯友兰先生学习中国哲学史,“大约每周在冯先生家开会,边讨论,边请教”。1960年秋后返回山东大学,致力于研究中国思想史、史学理论,单独或与庞朴联合发表论文,积极参加文化遗产问题讨论,对胡适、张东荪、梁启超以及无政府主义思想进行评析,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文革”中,被定为山东“小三家村”、山大历史系思想史讨论班黑店的主要成员,在恶劣环境中编辑《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济南:齐鲁书社,1979年)。此外,还参与编写了《商君书选注》、《商君书新注》、《商君书评注》等论著。 “文革”后,葛先生迎来学术研究的第二个高峰。他接受教育部委托,主编出版了解放后第一部史学理论专业大学教材《历史科学概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另与项观奇主编《历史科学概论参考资料》(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主编《中国现代史论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与姜义华主编《当代外国史学理论丛书》(后出版项观奇所编《历史比较研究法》,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历史计量研究法》,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主编《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与蒋俊、李兴芝合编《无政府主义思想资料选》(上下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等。还先后担任了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历史系主任、系务委员会主任,华东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哲学学会副会长等职务。全身心投入史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是葛先生这一时期治学的基本特征。他的基本史学思想,反映在后来结集出版的《史论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一书中。 葛先生父母弟妹均侨居美国,生活富裕⑦。改革开放后,三个子女亦赴美学习,事业有成。先生与老伴郑莹先生独守“空巢”,许多人劝他们赴美定居。后赴美探亲,许多人料想他不会回来了。谁想,1990年夏,已经严重患病、讲话困难的葛先生,竟然插着导尿管飞回国内。当时笔者在北京迎接,先生竟老泪纵横,猛然喊到:“我想家!”1996年7月19日在济南去世,享年70岁⑧。 二、史学理论研究 早在20世纪60年代,葛先生就曾与庞朴先生编纂《历史科学概论大纲》。粉碎“四人帮”后,他是最早倡导史学理论研究并付诸实践、最早推出相关成果的历史学家。他在国内最早招收史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最早组织学界力量出版《历史科学概论》教材。他很早就敏锐地看到,史学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完全用历史唯物主义代替史学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他是我国史学理论界有代表性的知名学者。 葛先生之所以重视史学理论研究,与他敏锐地看到了时代变迁对历史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密切相关。他观察到,1978年以来,围绕历史发展动力、社会发展规律性、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亚细亚生产方式等历史理论问题,以及史论关系、历史和现实政治、批判和继承关系等史学理论问题,亟须通过史学理论建设来推动和规范。他还注意到,随着国外史学方法、流派、理论研究的进展,史学理论的视野已经大大拓展,再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进行理论思考。因此,他大声呼吁,要加强大学的史学理论教学和研究,尽快扭转史学理论的边缘学科地位。 什么是史学理论?葛先生认为,“它应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对各国史学理论的实践、史学研究的方法进行科学的总结和概括,特别应是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和概括。它同历史唯物主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科学理论的基础。因此,史学理论的发展和加强,首先必须开展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史学理论发展史的研究,特别要开展对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史学原著的研究,以便从中学习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运用唯物史观来研究、分析历史的;同时,还要研究近百年来各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对于五四运动以后我国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们开创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经验,也应加以总结。其次,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还必须加强研究中外史学史、深入研究地主、资产阶级史学,总结中外史学遗产中的积极成果,汲取其中合理成分”,“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需要结合三十多年来,史学界在实际教学和研究中已经提出的重大史学理论问题、方法论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开展实事求是的同志式的探讨”⑨。 上述思想,表达了经历过“文革”的老一辈史学家的基本共识。据葛先生的助手项观奇回忆,20世纪80年初,葛先生专程到北京拜访尹达、刘大年等人,听取他们对史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大家的认识基本一致。应该说,这一基本思想,既反映了葛先生等人既有的知识结构、学术宗仰,也反映了历史变迁对其固有思想观念所带来的变化。一方面,他们依旧坚定地信仰马列主义;另一方面,也力求适应形势的发展,有所拓展和前进。因此,在原有的宗旨下加入开放的特质,成为葛先生等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基本学术取向。 上述宗旨和思想,集中体现在1983年首版的《历史科学概论》中。这本书是1978年受教育部委托,由山东大学、云南大学合作编写的。葛先生任主编,谢本书任副主编。初稿写成后,曾于1980年12月召开讨论会,同时印出试用本,在部分高等院校试用⑩。全书的特点,一是宗旨明确,体现为对唯物史观的坚守,以及对唯物史观框架内若干历史理论问题的阐述。二是理论性强,至今依然不失其思想的深刻与绵密。三是重视对中外史学理论史的总结,表现出很大的开放性。 在一些人心目中,葛先生思想偏“左”。是否如此,见仁见智。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对马列主义的信仰纯粹真诚,勤奋攻读,是将其作为真学问来做的,思想并不保守。在1983年4月举行的中国史学会首次学术年会、中国史学界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他所作的呼吁,就是“编辑史学理论研究丛书和史学理论译丛”。“尤其要加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究,以及资产阶级史学方法论的系统介绍,以便进一步评论其得失,汲取其中合理成分。”他的呼吁,得到周谷城、白寿彝等著名学者的支持。其后,他与姜义华会同茅家琦等人,领导项观奇编译出版了《历史比较研究法》、《历史计量研究法》,可谓开研究外国史学理论研究风气之先。同时,他非常重视对中国近现代史学理论史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领导出版了《历史科学概论参考资料》、《中国现代史论选》(11)等资料集。他说,人口增长和地理环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历史教学中如何贯彻爱国主义等问题,都应该参考中外史学思想来加以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