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世界历史 >

挪威为把鱼卖到日本成立专项小组,一条鱼彻底打开日本市场


    文|鲁瑛奇


     
    
     


    随着日料店遍地开花,人们对生鱼片的接受程度与日提升,几乎凡日料店必有“三文鱼刺身”和“三文鱼寿司”。三文鱼在入门级刺身爱好者那里点击率相当之高,那么是否一直以来,它都在刺身中享有这般地位呢?


    “三文鱼”这一称呼,其实并非某类鱼的品种名称,而是鲑鱼的英文“salmon”的粤语音译。最初,北大西洋的渔民发现了一种会洄游的鱼类,这些鱼在洄游时会奋力游向上游,因此人们用拉丁语中的“上升”(salmo)一词来称呼它们,这也是后来“鲑鱼”(salmon)一词的来源。后来,人们发现太平洋沿岸也有类似的鱼类,就图省事儿地把它们一并称为鲑鱼,只根据分布地不同将其分为大西洋鲑和太平洋鲑。大西洋鲑在餐桌上大受欢迎,成为欧洲北部沿海重要的捕捞鱼类之一,野生大西洋鲑数量因此急剧下降。20世纪60年代,挪威开始人工养殖大西洋鲑,使其产量大增,多到不但自己人吃不完,还能大量出口。当它们出口到香港等地的时候,就获得了一个新鲜的音译洋名:三文鱼。当时,我国进口的三文鱼均为大西洋鲑,以致直至今日,仍将正宗的三文鱼默认为大西洋鲑。


     
    
     


    大西洋鲑备受青睐,其他鲑鱼表亲也跟着沾光。各种太平洋鲑因名中共享“salmon”一词而被商家插上了“某某三文鱼”的大旗,三文鱼家族瞬间翻了倍地鱼丁兴旺,原来的大西洋鲑只好在“三文鱼”前加上“挪威”二字来表明其正宗。再说前阵子广受质疑的虹鳟,其实是太平洋鲑的一种,不过它的英文名是“rainbow trout”,里面甚至都没有“salmon”,也好意思自称三文鱼,简直是低配版的“李鬼”。


    日本本土的鲑鱼也是太平洋鲑,由于害怕寄生虫,日本人对这些鱼常常是煎炸烤煮,而非生食。1974年,挪威渔业代表团访日,预测战后日本对海鲜的需求会随着人口暴增与快速城市化而大大增长,心心念念要把鱼卖到全世界的挪威立刻盯上了这块肥肉。然而,坐拥北海道渔场的日本在当时基本可以自给自足,极少从国外进口鱼类。为此,挪威渔业部还专门制定了一项“日本计划(Project Japan)”,成立专项小组,想集中火力撬开这一市场的大门。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国产海鲜渐渐供不应求,进口海产品增多;传统的刺身材料金枪鱼、鲷鱼供不应求,价格高涨;挪威三文鱼各种因圈养导致的疾病也随技术突破而减少——天时地利人和,挪威终于突破重围攻下了日本市场,让大西洋鲑成为日本人的桌上常客。随着日本料理在全球的扩张,三文鱼刺身也好、三文鱼寿司也罢,都让更多的人开始咀嚼生鲜紧致的三文鱼肉。


     
    
     


    这样看来,某些传闻中“传统的日本寿司铺里,根本没有三文鱼刺身卖”的说法,确实也不完全是捕风捉影,只不过不是如其所言“觉得它有一种怪味”,而是因为三文鱼并非日本传统刺身材料。纪录片《寿司之神》中,主人公小野二郎的店内,就始终坚持不提供三文鱼寿司,大概是嫌弃它在传统食材中无立足之地吧。日语中表示“鲑鱼”和“三文鱼”的单词也不一样,三文鱼的单词如我国一样是音译而来的。由此也不难看出,不论是对中国还是日本来说,“正宗”的三文鱼都是地地道道的外来户,三文鱼确实是日料中的餐桌新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