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部兵书举世闻名 它们改变世界历史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4:11:20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古代历史是一部战争史,而战场的决胜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战技巧以及作战兵器,而作战技术又仰赖于兵书的指点,在漫长的历史上,这十部兵书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它们闻名世界。
一、《孙子兵法》,时间:约公元前512年,作者:孙武(中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武 一部2500多年前的兵书,至今仍然在不停地被世人解读和学习,其影响力不局限于诞生地而是辐射至整个世界,其生命力不局限于军事领域而是渗透至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这部兵书就是中国春秋时代军事思想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内容共13篇,包括计篇、作战、谋攻、形篇、势篇、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具体方法。 书中探讨了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种种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以朴素的哲学辩证思维研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逻辑缜密,常读常新。 作者孙武,是春秋末期吴国将军、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曾率领吴军大破楚国军队,占领楚的国都郢城,几乎灭亡楚国。 二、《战争论》,时间:1832~1837,作者:克劳塞维茨(德国)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克劳塞维茨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全书60余万字,分3卷8篇,分别论述战争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战斗、军队、进攻与防御和战争计划等。作者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本质,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阐述了战争性质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等理论。 尽管该书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但由于克劳塞维茨注意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考察战争问题,因而阐发了诸如“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等一系列在战争理论中引起一场革命的主要思想。 三、《制空权》,时间:1921年,作者:杜黑(意大利) 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领域——空中领域,结果就必然形成一个新的战场。——杜黑 1916年冬季的一天,在意大利军事监狱的一所牢房里,一位年近50岁的军人身披一件没有军衔的绿黄色军大衣,陷于深深的沉思。他百思不解:为了军队减少伤亡,取得胜利,向上司提出自己的建议,有什么过错,为什么要判我一年监禁? 这个军人就是杜黑。此人思想敏锐,知识面广,对新事物十分感兴趣。还在飞机问世不久他就判定:“天空即将成为新的作战空间。现在人们都在强调制海权。但不久就会看到,制空权比制海权更重要。” 1921年,杜黑出版了他“制空权理论四部曲”的第一部、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制空权》。在这部著作中,他开宗明义:“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他认为,未来将有三个而不是两个战场,原来控制陆地和海上战场的军人,必须学会防御空中攻击,懂得掌握制空权。他第一次给制空权下了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制空权是指这样一个态势,即我们自己能在敌人面前飞行,而敌人则不能这样做。”他指出,获得制空权就意味着胜利,反之在空中被击败就是最终失败。 制空权理论具有划时代意义。杜黑制空权理论问世后很快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成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空军建设的圭臬。尽管由于杜黑缺乏实践,他的理论有很大的预测性、主观性和片面性,但它给世界军事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人们给予它很高的评价,并誉苦黑为“战略空军之父”。 四、《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时间:1890年,作者:马汉(美国)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马汉 马汉一生致力于海军战略理论研究和著述,共留下专著二十多部和论文130多篇。《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是1890年出版的,它是马汉海权论的第一部成功之作,是海权论三部曲之第一部,也是马汉海权论的奠基之作。 书中,马汉引证英国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获得海上霸权的事实,来证明欲发展海权必须以强大的海军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权。他认为,海权的发展属外线作战,以攻击为主要任务,陆权则以防御为主;有优势之海军,优良的海外基地、海港,才能与敌人抗衡,发挥海权之力量。 因此,海权论不仅成为美国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对西方国家和前苏联的海军建设和海军战略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装甲战》,时间:1932年,作者:富勒(英国) 缺乏工业、制造能力和机动车辆的国家将无力抗击外国的入侵。——富勒 英国人富勒于1932年发表。这本书是关于机械化战争理论的代表,被奉为“机械化战争的圣经”。 富勒认为,未来战争主要是机械化战争;未来的军队不应由步兵、骑兵和炮兵组成,而应由摩托化游击部队、第一线机械化部队和第二线非装甲部队组成;目标、进攻、集中、节约兵力、机动、突然性、安全和协同、简明仍是进行机械化战争的基本原则,但更要注意用瓦解敌人士气的方式来取代军事力量摧毁敌人的方式;进攻是机械化战争的主要样式等。 最早对富勒的思想感兴趣的是德国人。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甚至能大段背诵《装甲战》中的内容。在富勒提出“瘫痪战”、“纵深战”、和“合成部队”理论的指导下,德国人开始了大规模使用装甲力量进行突击作战。在1939年至1941年的欧洲,涂着铁十字标记的坦克和装甲车集群在“容克死神”的配合下,像黑夜里的闪电一样流畅,突破―合围―再突破―再合围,一次次催垮对手的战斗意志。古德里安、隆美尔、巴顿、蒙哥马利……这些辉煌的名字都与《装甲战》紧密联系在一起。 直到今天,整个世界的陆军装备体制,仍在遵循富勒当年的规划。 六、《战争艺术概论》,时间:1838年,作者:若米尼 战争艺术是永远存在着,尤其是战略,不论在恺撒时代,还是在拿破仑时代,都是一样的。——若米尼 若米尼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是瑞士人,一生却主要为两个敌对的大国——法国和俄国效劳;他虽然连初级步兵学校都未进过,但却成为西方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他没有显赫的家世,却得到了拿破仑的赏识并被俄军授予上将军衔;他撰写的军事巨著《战争艺术概论》被欧美各国普遍列为权威性军事教材,曾是美国内战南北两军军官们囊中的必备读物。 《战争艺术概论》总结了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的经验,根据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战争基本远离,提出了很多当时行之有效的作战指导原则、方法和形式。 《战争艺术概论》一书问世迄今,虽已过一个多世纪,但仍有经久不衰的强大生命力和广泛而深过错的影响,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该书以战争实践为基础,在不少问题上强调理论重要,实践更重要;学问不在于博,而在于精;抓住主要矛盾,集中主要兵力;正确认识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必然的关系;根据情况运用战争艺术原则;战争绝不是数学行动;反对绝对论,承认相对论;攻防可以互相转化;依据情况修正作战计划;精神力量能产生物质效应;对群众的意见既重视,又不依赖。凡此种种,无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作者的辩证法的思想。 七、《制胜的科学》,时间:1796年,作者:苏沃洛夫(俄国) 打退敌人是失败,而消灭敌人才是胜利。——苏沃洛夫 《制胜的科学》是俄国伟大军事统帅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1729—1800)积多年作战和训练的经验撰写的一部军事名著,集中反映了十八世纪俄国先进的军事理论和实践,曾对欧洲和后来苏联的军事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整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队对抗演习或演习前的训练”是供长官用的,主要是阐述苏沃洛夫的训练方法。第二部分是向士兵口授必需的知识,其中包括军人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有关在不同作战情况下如何进行战斗的指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级苏军将领对苏沃洛夫的治军方略和战术原则备加推崇,苏维埃最高主席团还于1942年7月颁布了制定一、二、三级苏沃洛夫军事勋章的命令。《制胜的科学》与其作者的名字一起,受到世界各国军事理论家的广泛注意。 八、《论持久战》,时间:1938年,作者:毛泽东(中国) 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毛泽东 《论持久战》一书,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这是一部不朽的著作,无论军事上还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都很有借鉴意义。 毛泽东认为,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 九、《战略论:间接路线》,时间:1941年,作者:利德尔·哈特(英国) 如果获胜的国家自己也遭到惨重的损失,战后弄得精疲力竭,那么,即使获得最具有决定性的胜利,实际上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利德尔·哈特 利德尔·哈特(1895-1970),英国军事理论家。参加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获上尉军衔。战后,因伤病从军中退役,从事军事写作。先后在报社任军事记者、军事专栏评论员。1937年出任英国陆军大臣军事顾问。 他潜心于军事理论研究,曾与富勒等人一起提出了坦克、机械化步兵和飞机联合作战的现代战争原理。他一生著述颇丰,共写下了30多部军事著作和大量论文。其主要著作有《战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 在《战略论》一书中,他总结了从古希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近30次战争,280多场战役,提出了“间接路线”战略理论。 利德尔·哈特在《战略论》开篇中还大段引述中国古代兵学家孙武的格言,可见他的“间接路线”战略深受孙武影响,反应了西方军事理论向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东方兵学的靠拢。 十、《绝对武器》,时间:1946年,作者:伯纳德·布罗迪(美) 原子弹是一种“绝对武器”,它不仅具有史无前例的巨大摧毁力,而且对传统作战方式和国防政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伯纳德·布罗迪 《绝对武器》是美国早期核战略理论的代表作之一。由美国著名军事理论家伯纳德·布罗迪所编,内容包括编者最早发表于耶鲁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1945年秋季出版的第18号不定期刊物上的《原子弹与美国的安全》一文,以及他在耶鲁大学的同事沃尔福斯、福克斯等人论述核武器政治含义的几篇文章。 尽管不至于像“制海权”与马汉,“制空权”与杜黑那样言必称之的程度,但是布罗迪在核武器控制与核战争理论方面的建树,是有目共睹的。近半个世纪以来,关于核战争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但其中理论深度与广度上超过《绝对武器》者如凤毛麟角,少数与《绝对武器》齐名的著作,也无不以布罗迪的理论为基础。直到今天,从各国进行核军控谈判和已达成的协议来看,布罗迪的理论在其中的影响随处可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