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形势迫使下,左翼阵营也开始组织形式的转换,最典型的事例是九条会。2004年6月1日,由井上厦、梅原猛、大江健三郎、奥平康弘、小田实、加藤周一、泽地久枝、鹤见俊辅、三木睦子等九人发起的九条会,是以保卫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为宗旨的政治性社会组织。该会的成立是基于“对以第九条为中心的日本国宪法加以修改的社会运动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而产生的危机感,呼吁大家为了日本与世界和平的未来,以“保卫日本国宪法”为中心联起手,号召每个人都开始行动,都尽自己一份能尽到的力量。⑩九条会的组织方式非常独特。它有异于一般的社会政治团体,没有严格的内部组织形式,也没有为增强团体内在凝聚力而设定的各种规章与制度,只要是支持和赞成宪法第九条的人都可以动员自己身边的同道者组织起来,九个人就可以组织某一地方或某一领域的九条会,再通过各地、各领域的九条会来组织关于宪法第九条的各种学习会、讲演会。据该会重要成员、东京大学教授小森阳一介绍,2012年,该会下属的“九条会”已经达到7500多个。直到今天九条会依旧在为保护宪法第九条而努力。2014年12月,九条会在东京日比谷召开了2500人规模的反对安倍内阁修改宪法的政治集会。集会上,九条会发起人、宪法学家奥平康弘和作家泽地久枝发表了演讲,未能与会的九条会发起人大江健三郎和梅原猛都以书面形式表达了坚决维护宪法第九条的决心。大会结束后,会议参加者还在东京举行了政治游行。(11)这一以保卫宪法第九条为宗旨的政治组织,能够逆势而起并成功坚持下来,首先因为宗旨明确,只以“宪法第九条”为旗帜,舍弃其他一切政治条件,在寻求最大多数的支持者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其次是全新的、与时代发展合拍的组织方式。化整为零、灵活组合的组织方式,可以说是该会非常鲜明的特色。 上述分散化、多元化不仅仅体现在社会运动一个方面。今天的日本,已经与1945年战败的日本有很多根本的区别。当代日本史研究必须直面的,就是这一变化后的日本。这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日本,一个社会构成复杂的日本,一个民主体制与民族主义传统并存的日本,一个拥有后现代社会的权力分散化、非集团、非政治化,充斥后现代社会的非中心主义的相对化、对整体性、同一性的离反以及碎片化倾向的日本。经历两次下野之后,今天的自民党已经发生很多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甚嚣尘上的腐败之风已经得到有效治理,那么今后是否会重新形成自民党一党独大的局面?民主党今后能否成长起来并在日本形成美国式的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局面?日本经济今后的走向如何?日本的民族主义会发展到何种程度?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我们的日本研究如何能够透过纷繁的历史表象,更贴近地观察今天的日本?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深入剖析今天的日本社会? 历史进入2015年,日本平成时代走入了第27个年头。在日本这块国土上,战争结束已经有70年。从当代日本史研究角度讲,这应当是中国学界对战后日本研究加以整体反思的一个节点。我们从断代史角度提出建议,为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平成时代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必要构筑以平成日本为研究对象的“平成日本学”这一新的学术平台。 “平成日本学”用平成年号命名,不仅仅是因为这一称呼醒目,便于记忆。在日本研究领域,经常习惯性地把近现代史的断代研究称为“明治时期”、“大正时期”、“昭和前期”和“昭和后期”,按照这一旧惯,断代研究中出现“平成时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平成日本学”的命名还有两个重要原由:(1)历史上天皇的自然死亡,会带来的年号变更。但年号的变更与历史发展时期的变化并不一定完全一致。然而发生在平成元年日本帝室的世代更替恰巧与世界历史和日本历史的剧烈变化非常偶然地契合一致,这为这一名称提供了合理性。(2)我们认为“平成”年号使用的“平”、“成”这两个汉字本身字义上的平和、守成之意概括地反映了日本平成时期的部分时代属性。在时间跨度上,从1989年算起,平成年号已经使用了27年,尽管平成年代还处于未完成时,但作为一个时代,超越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也已足够长,平成时期的许多主要特征已经非常明显,足以供我们进行整体性研究。 提出“平成日本学”研究,并非要割裂日本历史发展。平成时代的日本,是昭和后期日本历史的延续,起始于昭和后期的日本民主制度和民主教育、经济成长、文化积淀都最后汇聚于平成日本时代。可以说,平成日本有着昭和后期日本巨大的影子。以“破型”而论,战后日本逐步建立起来的“型”,具有安定、有效、集中的特征,历史上曾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面对尼克松冲击、中日复交和石油冲击,此前逐步固定的“型”就已经部分显得慢慢不适应和内向化,但可惜的是因为有此前成功的经验,日本在体制上开始故步自封,逐步变得惰性化而缺少了改革的锐意。今后如果要深入分析平成时期的“压力”与“破型”,70年代以来的“破型前史”是必须加以讨论的。与此同时,平成日本又与昭和后期的日本有很多根本的区别。政治层面上平成时期的政治混乱化,是阻碍日本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混乱之中也蕴含着多种可能性。与单向依靠日美同盟的框架具有完全不同性质的东亚共同体这一政治构想就出现于这一混乱中。在经济领域,平成时期的日本社会进入了后高速增长时代。尽管和中国经济相比,日本经济发展明显缓慢,但正是在平成时代,日本告别了唯GDP主义,整个社会发展目标进入了多样化时代。这些新的社会发展动向都是“平成日本学”今后重要的研究对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本文所论只是一个大课题的开始。 四、“平成日本学”的研究方法 将平成时期单独划分出来的核心目的,就是有利于我们更准确认识和把握日本当代社会。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方法论角度看,在研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提起注意的。 (一)全球史视点问题 从历史学研究的角度看,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相当一批世界史研究者开始使用全球史观来考察世界历史的发展。实际上,冷战结束为全球化的历史发展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各国相互间的往来和民间的经济文化往来达到空前规模。另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和信息传播技术的飞跃性发展,使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正因如此,平成时代的日本史研究,已经不可能是仅仅把目光局限于日本一国的研究,而必须是全球史视野下的平成日本史。例如,导致平成时代日本社会运动领域的上述变化有着许多直接的原因,诸如20世纪末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巨大挫折,导致日本左翼失去了重要的社会依托和理论支持,以及战后70年日本社会民主制度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带来的民众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的提升,阪神大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给NPO发展带来的直接契机等等。但如果把日本放进全球史的视野,我们就会看到上述变化还显示出后工业化社会的典型特征,是日本社会在平成时代进入了后工业化时期的具体表现。日本学者小熊英二从工业化国家与后工业化国家的区别这一角度审视平成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其分析是非常具有启示性的。小熊英二指出,从世界发达国家的总体发展趋势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诸国从1977年到1993年先后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如果以制造业从业者的人数的增加为标志,日本是在1992年达到顶点的。我们或者可以把这一时间点视为日本走入后工业化时代的标志性年头。在后工业化社会,整个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出现的现象是出现了大量自由从业者。这就打破了工业化社会单一具有均质性的劳动雇佣关系,导致阶级差异变得模糊,并形成对于社会政治关心层面和程度上的巨大差异。日本社会运动的前述变化,是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的。这一事实提醒我们,在一个信息化、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研究平成日本社会已经不能满足于在传统的诸如集团性、耻文化等日本人论的框架下展开分析,它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全球史、世界史的角度,对日本进行审视和研究。就现实社会发展而言,平成时代的日本就是国际化时代的日本。日本的国际地位与世界格局变化密切相关,而且由于日本资本与文化的海外扩张,已经构成了一个与本土日本并存的“海外日本”,日本的思想变化和世界之间也已经构成复杂的联动关系。所有这一切,决定“平成日本学”的研究视野只能是开放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