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法交流渠道保持畅通 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击败大小和卓,平定回疆。乾隆帝诏谕郎世宁、王致诚(Jean-Denis Attiret,1702-1768)和艾启蒙(Ignace Sichelbarth,1708-1780)等身处宫廷的传教士们以此为题材,绘制十六幅画作。为使自己的功业流传千古,“十全老人”决定将这批画作运往欧洲,制成版画,并诏谕广东官员向传教士们咨询相关信息。这再次证明:传教士在乾隆年间仍旧很好地发挥着东西方交流媒介的作用。最终,在广东传教团负责人勒费布弗尔(Le Febvre)的强烈推荐下,乾隆帝于1765年下令将第一批四件作品运往法国,聘请当时最优秀的雕刻家制作铜版画。1766年12月,这批画作连同郎世宁写给“艺术主席”的信件一并抵达法国。这封信以及翻译成拉丁文、意大利文和法文的皇帝通告被交到了国务大臣贝尔坦(Henri Léonard Jean Baptiste Bertin,1720-1792)手中,经他汇报给路易十五。这项任务被委托给法兰西皇家绘画艺术学院的主管马里尼侯爵(Marigny),而具体负责者则是艺术学院的史官秘书科香(Cochin)。在此期间,根据国王的命令,贝尔坦随时把有关工程进度的讯息传递给中国特使和传教士;同时,通过身在北京的法国传教团修道会长伯纳瓦(Benoist)告知乾隆帝:法方委派贝尔坦大人妥善的负责版画的制作、运输等各项工作。中国君主对此表示满意。(53)铜版画制作直到1774年方才完成,版画和从中抽取的一百幅样品被运回了中国;另有一部份铜板被留在欧洲。(54)通过乾隆帝请法国雕刻师制作铜版画的事例,我们得出如下结论:中法交流并没有被礼仪之争和禁教风波所中断。无论是乾隆帝及其臣工,还是路易十五及其朝臣,仍通过传教士这一媒介保持着物质、文化交流。至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前,中法之间的交流渠道畅通无阻。 由上述三点推论可知:在中法双方存在文化交流热情的前提下,在信息交流渠道保持相对畅通的基础上,百科全书派可以从传教士反馈回法国的信息中,了解到《四库全书》的编纂雏形——“儒藏说”。更为重要的证据是:传教士非常重视《四库全书》编撰工作,曾经从北京寄回了这些皇家版本(指四库全书,笔者注),至今它们还在装饰着法国的国家图书馆。(55)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法国传教士及知识分子始终密切关注着中国的大型文献编纂活动。另一方面,乾隆帝也可以通过其派往欧洲的密探,或拆查传教士信件等方式,知晓法国知识分子正倾尽全力编纂一部名为《百科全书》的大型文献。因此,百科全书派与四库全书派存在互动的推论完全成立。 通过比较研究《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两书编纂成员,我们了解到十八世纪的中国、法国处于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两派编纂者的境遇更是天壤之别。但这丝毫不妨碍学者之间通过各种渠道、不同媒介去了解、接触对方,进行文化互视与交流。尽管在今天看来,这种互视与互动可能低层次很低;但若将这种交流模式放诸于十八世纪的特定历史环境下,它无疑是中法乃至中欧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实现了“和而不同”。这对于创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国家关系颇具战略意义,可资借鉴。谨以此文献给中法建交五十周年! 注释: ①启蒙运动时期,学者大都精通多个领域,如狄德罗即使哲学家,又是美学家。故时人称其为哲人,即富于智慧的人。 ②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所指《百科全书》为狄德罗在1751年至1772年间,担任主编编纂的28卷本《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手工艺分类字典》(Encyclopédie ou Dictionnaire Rraisonné des Sciences,des Arts et des Métiers),包括文字版17卷及图画版11卷,但并不包含庞库克(Charles Joseph Panckoucke,1736-1789)所出版的《方法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 méthodique ou par ordre de matières par une société de gens de lettres,de savants et d'artistes)。 ③[法]谢和耐:《中国和基督教:中国和欧洲文化之比较》,耿昇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序第9页。 ④[F]Denis Diderot,Encyclopédie ou Dictionnaire Rraisonné des Sciences,des Arts et des Métiers.Paris:Briasson etc,1751-1772,Tome Dix,p.866、Tome Troisieme,p.339. ⑤杨家骆编《四库全书百科大辞典》。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80,第7页。 ⑥“四库馆臣”和“四库全书派”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前者指供职于四库全书馆的各级官员,如总纂官、各级分纂官等。后者的衡量标准则是其人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是否将自身的思想融入文本当中,侧重于思想性。曾供职与四库全书馆之人,即使因各种原因离开了馆内,只要其在书籍纂修过程中参与其中,并留下了自己的思想烙印,即属于“四库全书派”。 ⑦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编纂成员内部存在所谓“汉宋之争”。而《百科全书》的诸位撰稿人之间,亦存在着矛盾,比较著名的就是狄德罗与卢梭之间的恩怨纠葛。 ⑧穿袍贵族主要与“佩剑贵族”相区别。后者主要是世袭贵族,有佩剑的权利。而穿袍贵族的爵位主要是因官得爵,或富有资产者花钱购买爵位。 ⑨[美]罗宾·W·温克、[美]托马斯·E·凯泽:《牛津欧洲史》第二卷,赵闯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9,第148页。 ⑩里斯本天灾指1755年发生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一系列灾难,包括地震及由此引发的火灾、海啸等。 (11)[法]卢梭:《致达朗贝尔的信》,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第26页。 (12)数据来源[美]罗伯特·达恩顿:《启蒙运动的生意》,叶桐、顾杭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第15页。 (13)(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首《奉旨开列办理四库全书在事诸臣职名》。北京:中华书局,1965,第11-16页。 (14)[苏联]阿·阿·阿基莫娃:《狄德罗》,赵永穆等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84,第133页。 (15)[法]安德烈·比利:《狄德罗传》,张本译,管震湖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第110页。又见阿·阿·阿基莫娃:《狄德罗》,第162页。 (16)《清实录·高宗实录》卷919《乾隆三十七年十月下》。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317页。 (17)《清实录·高宗实录》卷931《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下》。第529页。 (18)[F]Denis Diderot,Encyclopédie ou Dictionnaire Rraisonné des Sciences,des Arts et des Métiers(Tome premier).Paris:Briasson etc,1751-1772,p.180. (19)[美]罗宾·W·温克、[美]托马斯·E·凯泽:《牛津欧洲史》第二卷。第11页。 (20)[美]罗宾·W·温克、[美]托马斯·E·凯泽:《牛津欧洲史》第二卷。第17页。 (21)[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462页。 (22)[法]雅克·勒夫隆:《凡尔赛宫的生活:17-18世纪》,王殿忠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第167页。 (23)[美]罗宾·W·温克、(美)托马斯·E·凯泽:《牛津欧洲史》第二卷。第109页。 (24)[法]雅克·勒夫隆:《凡尔赛宫的生活》。第167页。 (25)[苏联]阿·阿·阿基莫娃:《狄德罗》。第138-140页。 (26)[美]罗宾·W·温克、[美]托马斯·E·凯泽:《牛津欧洲史》第二卷。第149页。 (27)[英]科林·琼斯:《剑桥插图法国史》,刘雪红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第171页。 (28)[美]费正清:《费正清对华回忆录》。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年,第288-290页。 (29)(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24页。 (30)《清实录·高宗实录》卷935《乾隆三十八年五月下》。第578页。 (31)《清实录·高宗实录》卷964《乾隆三十九年八月上》。第1084页。 (32)(朝鲜)朴趾源:《燕行集》卷11《热河日记》。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第450页。 (33)《清实录·高宗实录》卷1104《乾隆四十五年四月上》。第781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