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近代史 >

【文萃】金海:十七至十八世纪英属大西洋世界的奴隶制度与废奴运动


    17-18世纪英属大西洋世界的奴隶制表现出很强的跨地区特征。目前,学者的研究很少把奴隶制、奴隶的反抗和废奴运动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所以,对英属大西洋世界的不同社会经济特征及其需求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导致该地区奴隶制的产生和发展,并最终孕育出反奴隶制的社会运动进行考察,十分必要。
    一、英属大西洋世界奴隶制特征的形成
    16世纪初,英国人口开始迅速增长,同时,圈地运动使大量小地主和自耕农失去土地,结构性的失业和半失业成了经常性的现象。当时,英国人把贫困归咎于穷人宗教信仰不虔诚或个人道德水平有问题。英国政府通过的《流浪法案》实际上已经把没有工作的穷人贬低到了奴隶的程度。另外,英国无力为所有的无业穷人提供工作岗位,缺乏劳动力的海外殖民地就成了英国减轻本土劳动力过剩的出口。这些强制劳工们在美洲的主人将他们视为另类,可随意践踏他们的社会乃至人身权利。
    在英国本土,仆人一旦和主人签订契约就不能随意买卖。但随着英国在西非沿海地区建立定居点,他们开始与当地奴隶制发生接触。在西非,私有财产的主要形式并不是土地而是在土地上劳动的奴隶,人们主要通过控制奴隶的劳动和买卖奴隶来获取财富。西非经济制度中的这个特点构成了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基础。很快,被白人卖到美洲的黑人奴隶人数及其在非洲出口奴隶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在美洲,他们可以被随意买卖,可以被主人遗赠给后代。由此形成了英属大西洋世界奴隶制度的第二个特征:奴隶的商品化。
    英属大西洋世界奴隶制度的第三个特征,是随着殖民者从以白人契约奴和强制劳工为主要劳动力,朝着以黑人奴隶为主要劳动力的转变而出现的。白人种植园主利用黑人在肤色和外貌上与白人的明显差别,作为维护自身权威和地位的工具,他们声称黑人是与白人不同的异类,不受白人社会习俗和法律的保护。通过将印第安人、混血儿和黑奴归为下等种族,白人则都自认为是殖民地社会的主人。
    英属大西洋世界奴隶制度的这三个特征是密切结合的:英国本土强迫无业游民工作的高压政策和鄙视强制劳工的传统,经过殖民地种植园主阶层规划之后,演变成了对奴隶劳工几乎是无限制的控制和利用,迫使他们参与到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过程中去。奴隶的商品化导致的近代奴隶贸易盛行则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强烈的种族色彩将黑人排斥在白人殖民地社会的权利和法律保护之外,与欧洲强国的殖民扩张行动结合,为殖民地提供了稳定的劳动力来源。这三个特征结合起来,就把英属大西洋世界种植园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纳入了资本主义的轨道,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黑人反抗行动对英属大西洋世界奴隶制的影响
    17世纪后半期,黑奴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然而对于强加给他们的奴隶锁链,黑人并不是顺从地接受,他们反抗的方式包括自杀、怠工、逃跑、破坏和举行暴动。在英国和西班牙进行的詹金斯之耳战争中,就不断出现过黑人逃往西班牙方面的事件。黑奴杀死他们的主人或者酝酿进行大规模暴动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众所周知,这些反抗行动大多以失败告终,它们既没有推翻奴隶制度,甚至也未能给黑奴的处境带来丝毫改善。黑人的反抗行动引起了白人殖民者的巨大恐惧。但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恐惧反过来却推动了英属美洲奴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奴隶制度在美洲大陆的进一步传播和以“黑人法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黑奴更加严格的管理。
    黑人反抗行动不仅未能推翻奴隶制度,反而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使奴隶制得到了扩大和加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西非的黑人没有形成民族认同感,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很难与当时正在逐步形成民族国家,发展出高度民族认同感的白人抗衡。在政治意识形态上,黑人无法提出一个口号与奴隶制抗衡。这种状况直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才发生变化。当时美洲的殖民者们开始用民主、平等、自由的语言反对英国统治,这种语言很快使黑人的反抗运动有了新的口号和追求目标。这种以自由、民主、平等的语言表达其反奴隶制诉求的做法,使黑人反抗运动从18世纪末起获得白人废奴主义者越来越多的支持,对黑人反抗运动朝着民权运动的方向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英属大西洋世界白人的废奴运动
    最早反对奴隶制的白人是一小批宗教人士,他们从基督教人道主义立场抨击奴隶贸易和奴隶制的罪恶,并声称这是违背基督教义的。最初,废奴运动只是一小批宗教人士和慈善家的活动目标,参与废奴运动的白人无论在人数还是影响力方面都非常有限。然而,18世纪60年代之后,废奴运动却突然由个人慈善之举朝着社会运动的方向转变。对于这一转变,英美历史学家们提出多种解释。作者认为这是以美国独立战争为顶峰的母国与殖民地之间权利斗争所造成的影响,其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在这场斗争中,英美双方都采用了自由权利的政治语言,将自己塑造为自由平等原则的维护者,而把奴役专制的罪名加在对方身上。奴隶制作为奴役劳动的制度,自然成了罪恶的东西,废奴运动则相应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在英国,奴隶制成了证明美洲革命者目标的狭隘性、自私性与虚伪性的工具。在美洲,奴隶制则成了抨击英国专制奴役罪恶的武器。英美双方为了证明自己在道义上的纯洁性,都力图与奴隶制拉开距离,从而使废奴思想和口号开始作为一项“道义资本”而为英美大众所接受。
    其次,在母国与殖民地权利之争的范畴下,废奴开始作为一项具体的政治问题出现。英美双方为了加强己方观点的说服力,除了对奴隶制提出道义上的指责外,还力图在各自政治主张的框架下提出具体的废奴方案。英国人强调通过加强母国的权力而在殖民地实现废奴。美洲革命者们强调通过殖民地议会的立法权来废除奴隶制。
    英属大西洋世界的奴隶制度是在全球联系日益密切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不仅包括大批黑人人口的跨地区流动,而且也包括不同地区劳动制度、社会和经济特征以及文化观念的相互影响和相互碰撞。英属大西洋世界奴隶制度的特征就是在这样一个跨国、跨地区、跨种族的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同样,为了废除奴隶制,单靠一个种族和一个国家的努力是无法实现的,只有通过跨种族合作,进行世界范围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对于这样一种从产生、发展到灭亡都体现出跨国、跨地区和跨种族特征的制度而言,也许采用地区史的视角才能对它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作者:金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归国人员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创新项目(优秀)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美国外交政策中的英国因素”。)
    (本文摘编自《北京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十七至十八世纪英属大西洋世界的奴隶制度与废奴运动》。中国社会科学网 崔蕊满/摘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