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新史料、新观点、新视角(2)

第四,在深化研究中不断发掘,在视野上更加拓展,从而透过令文探究唐宋制度、日唐制度层面的重要问题,以及中国法制史中的相关论题。视野宽阔,论题多样是这类论文的特色。
    此次研讨会论文中,围绕《丧葬令》的讨论最多。沈宗宪《宋代丧葬令初探--以〈天圣丧葬令〉为基础的讨论》说明宋代选择唐丧葬法并予以继承、新订、改订乃至放弃的诸种做法,重点分析《天圣丧葬令》到《庆元条法事类》所体现出的两宋丧葬法令的变迁。张文昌《中古国家对亲属关系的界定--以〈天圣·丧葬令〉为中心》意在透过各代《丧服图》的制作,考察现存文本(包括《仪礼·丧服》、《大唐开元礼》、敦煌写本《书仪》、《大明律例》)中不同时代服制的变化,集中于“男子为本宗五服”、“男子为外族与妻族亲服”、“妻为夫族亲服”等的考察,且依循丧服规范对象扩大的轨迹探讨中古国家对于界定亲属关系前后之演进。黄玫茵《唐宋律令所见尊亲属的家内角色》经由解析唐宋律令法条,探讨家内尊亲属的角色,并试图检讨法制上的家内尊亲属与服制原则之对应,提出量刑以五服别亲疏;直系、旁系尊亲属依尊卑定刑;同辈同服制者依长幼论刑。吴有能《信仰之冲突--从天圣令谈到唐代违令丧葬及其宗教文化意涵》从唐代士大夫(以佛教士大夫为主)丧葬违制探讨其思想与信仰之原因,这与以往侧重于权力观点及炫耀心态的切入点不同。以受佛教思想影响的杜鸿渐、严挺之、白居易与姚崇、王绩所代表之儒家、道家一并讨论,论证其思想对于各自丧葬安排的影响。罗彤华《唐代官人的父母丧制--以〈假宁令〉“诸丧解官”条为中心》追溯官人父母丧制的历史流变,解析“诸丧解官”令条之形成,探索解官、心丧、给假制度演变及原因,以及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
    关于《赋役令》的研究,刘燕俪《试论唐代服役丁匠的规范--以〈天圣令·赋役令〉为中心的探讨》,将《赋役令》中18条有关丁匠服役的条文,按照役丁的预算与征发、服役丁匠在途与在役的规范,以及相关的其他规范三个方面梳理并描绘唐代力役制度中服役丁匠的面貌。
    关于《狱官令》,陈俊强《试论唐宋死刑的执行--以〈天圣·狱官令〉为中心》从死刑之等级、覆奏、监决、场所入手,揭示唐宋以及唐日死刑执行上的异同,提出在剥夺犯人当前生命以外的死后生命之目的所在,官民有别的阶级身份色彩,以及对于刑狱所寄予的无冤无滞的高贵梦想等。陈昭扬《金代的杖刑、杖具与用杖规范》参照唐律、《天圣令》、《元典章》等论述金代用杖规范以及唐、宋、金、元杖制的继受关系,对比各代杖刑、徒附杖、徒加杖之杖数,比较各代杖具规格的演变,提出金代用杖规范中兼具中原汉法、北族旧惯及适时变异等多种元素。
    古濑奈津子《日唐营缮令营造关系条文的检讨》以宋2条、宋3条为例,分析与日本《养老令》的承继关系,提出唐宋营缮令之不同意味着自唐后期在政治制度上尚书省权力开始弱化,缘自皇帝独裁制渐渐稳固。与唐令不同的是日令中并不包含国家预算计会的内容。金相范《时令的法制化过程及相关仪礼变化中的时代含意--以〈天圣令·营缮令〉中的“立春前,三京府及诸州县门外,并造土牛耕人”为中心》考察时令条文的法制化过程,通过唐宋令的比较,探究仪礼的时代变化及其所蕴含的时代含意。桂齐逊《唐宋官吏休假制度比较研究--以〈天圣·假宁令〉为核心》对比唐宋假宁令规范之不同后,分析其最大的差异在“节庆假”,许多唐代假(如田假、授衣假、定省假、拜墓假)的取消,与宋代皇权开始提升的历史背景因素相关。李淑媛《唐宋时期的粮食法规--以〈仓库令〉“税物收纳、概量和耗”条为中心》论及税物缴纳验收流程,量函与概量及不实之弊,耗直的征收等,偏重于唐代制度的论述。
    台北天圣令研讨会不事张扬,却开得卓有成效,就如同台北的小雨淅淅沥沥,悄然无声却沁人心脾。紧张严谨的交流过后,激发起学者以更大的热情深入其中,推出高水平的论作,从这一点来说,它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