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陈寅恪:《支愍度学说考》,载《金明馆丛稿》初编,第165页。 (68)姜伯勤:《史与诗》,载中山大学历史系编:《陈寅恪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57页。 (69)石泉:《先师陈寅恪先生治学思路与方法追忆(补充二则),载《陈寅恪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57页。 (70)石泉、李涵:《听寅恪师唐史笔记一则》,载《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3页。 (71)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37-155页。 (72)陈寅恪:《寒柳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51-156页。 (73)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92-197页。 (74)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第1-40页。 (75)转引自王汎森:《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版,第340页。 (76)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29-131页。 (77)见卞僧慧纂:《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362-364页。可再参看石泉、李涵:《听寅恪师唐史课笔记一则》,载《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2-34页。 (78)陈寅恪:《陈垣燉煌劫余录序》,载《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36页。 (79)见卞僧慧:《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363页。 (80)陈寅恪:《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续稿序》,载《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30页。 (81)卞僧慧:《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363页。 (82)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载《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48页。 (83)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载《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48页。 (84)载《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32-136页。 (85)参见叶·阿·科斯敏斯基:《中世纪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420-429页;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75-215页。 (86)1864年9月7日马克思致恩格斯信,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23页。 (8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8-421页。 (8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7-350页。 (89)参见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5页。 (90)试举一例说明。现存于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的怡和洋行档案包括英、中两种文字,内容有各种公私函件、账薄单据及商情时价报告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至今中外学者只有少数人曾经利用。参见杨联升:《剑桥大学所藏怡和洋行中文档案选注》,载《杨联升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6-126页。 (91)参见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第六章第一节《史料的获得和档案机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3、243页。 (9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载《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3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