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与路径的思考(6)

注释:
    ① 关于“古”和“今”基点在“今”;“中”和“外”基点在“中”,毛泽东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表述得最为清楚。他谈到批判地吸收优秀文艺遗产时,再一次提出“古今中外法”,并别开生面地比喻为:“屁股坐在中国的现在,一手伸向古代,一手伸向外国。”(参阅孙国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版本》,中华读书报2002年5月15日)后来毛泽东把它概括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② 在一个社会中,经济与政治、文化、军事是相互关联的,构成一个系统。毛泽东同志1941年9月13日在《关于农村调查》讲话中,提出要用“四面受敌”法研究中国社会,“把它分成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四个部分来研究”,然后予以综合。(载《毛泽东文集》第2卷)这是把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如果按“古今中外法”“己方和彼方”关系来说,研究这个系统中某一方面(如经济史)时,应该同时了解其他方面(政治、文化、军事等)的状况及其演变,前者就是“己方”,后者就是“彼方”。
    ③ 在中国社会史论战中,王亚南说过:“所谓‘封建军阀’‘封建思想’一类术语,早就流行于一般文人学士之口。”(《中国社会史论战》第1辑第39页)陈啸江也说过:“封建说法之所以繁盛的原因,当回溯1925-1927革命的时候,那时把一切旧的都看作封建的,因而亦在被打倒之列”(《西汉社会经济研究·导言》,新生命书局,1936年)。
    ④ 1937年何干之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回顾这一论争时写道:“为了彻底认清目前的中国社会,决定我们对未来社会的追求,逼着我们不得不生出清算过去社会的要求。……这一场论争所涉及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由目前的中国起,说到帝国主义侵入前的中国,再说到中国封建制的历史,又由封建制说到奴隶制,再说到亚细亚生产方法。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决定未来方向而生出彻底清算过去和未来的要求。”见《何干之文集》第1卷,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第186页。
    ⑤ 我在《“封建”名实析议》一文(载《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2期)对此有所分析,有兴趣的学者可以参阅。
    ⑥ 参看经济所网站对中国经济史研究室的介绍。
    ⑦ 早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甚至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面对西方近代农学的引进,为了保存中国传统农学的精华,并使之与西方近代农学相结合,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着手收集农业历史资料和进行相应的研究,相当于后来的“农业遗产研究”,但没有使用这个概念。
    ⑧ 该书1965年编就,因“文革”的缘故,至1980年才由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