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卷录取时的责任追究 解试的通过及发解与否,直接取决于评卷和考第,这也决定举子的命运和仕途,为朝野广为关注。 在科举判卷时,考官一般根据举子回答的内容和程度,给予通、粗、否的等第,然后决定发解和及第与否。真宗咸平元年(998)五月礼部贡院言: 窃见诸州府及贡院考试诸科举人,于义卷上多书粗字。盖试官庇容举人,免作十否殿举。今后并须实书通、否,不得依前以粗字庇容,如有固违,乞行朝典……自今后不问新旧人,并须文章典雅,经学精通。当考试之时,有纰缪不合格者,并逐场去留。如有容庇,发解、监试官并乞准前条勒停。(24) 礼部贡院针对考试官为了逃避责任、庇护举人而在判卷时多书“粗”等的现象,要求实书“通”或“否”,明确态度,否则,如有包庇,徇私不公,发解官、监试官都将被依法勒停。因为不恰当或不公正的判卷,必然直接损害考生的切身利益,造成考生的不满或怨恨,以至上奏诉说,考试官也会咎由自取。早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九月,《毛诗》学究王元庆就诉贡举官判卷不当,结果,“贡院考试官、前宁州司法参军、国子监说书王世昌勒停,知贡举官晁迥、刘综、李维、孙奭并赎铜三十斤”(25)。天禧三年(1019)二月,“礼部下第举人陈损诣登闻鼓院诉贡举不公,诏龙图阁学士陈尧咨、左谏议大夫朱巽、起居舍人吕夷简等于尚书都省召损等,令具析所陈事理及索视文卷看详考校,定夺以闻。继而进士黄异等复讼武成王庙考试官陈从易不公,诏尧咨等如前诏详定。尧咨等言:‘礼部所送进士内五人文理稍次,武成王庙进士内二人文理荒缪,损等所讼亦有虚妄。’诏损、异等决杖配隶,连状人并殿两举,惟演等递降一官”(26)。天圣元年(1023)十一月,又有举人上诉开封解试不公。结果,“降侍御史高弁为太常博士,职方员外郎吴济为都官员外郎,太常丞、直集贤院胥偃为著作佐郎,监察御史王轸为太常博士,监兖州、涟水光化军、郢州酒税,左正言刘随罚铜五斤”(27)。可见,宋代对此类因判卷不公而导致的责任,予责任人以罚铜和降官、降差遣的处罚,是比较严厉的,而对举子上诉不当,处以配隶,更是重罚。 在判卷录取中,考试官的职位不同,职责不同,处罚也有所区别,庆历四年(1044)六月,“诏进士诸科点检考试……经科举人如有过落不当,具考试、覆考官,于知举官下减等定罪”(28)。而责罚的轻重往往取决于判卷失当或违法判卷的程度,宋代对此似有具体的规定: 五年,诏士曾预南省试者,犯公罪听赎罚。令礼部取前后诏令经久可行者,编为条制。诸科三场内有十“不”、进士词理纰缪者各一人以上,监试、考试官从违制失论,幕职、州县官得代日殿一选,京朝官降监场务,尝监当则与远地;有三人,则监试、考试官亦从违制失论,幕职、州县官冲替,京朝官远地监当;有五人,则监试以下皆停见任。举送守倅,诸科五十人以上有一人十“不”,即罚铜与免殿选监当,进士词理纰缪亦如之。(29) 这道诏书指出了考试判卷过程中不当的行政行为,并且根据责任的大小,规定了处罚的相应方式和程度。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考试责任又有所不同,如前述天圣时刘随等解试不公被罚铜五斤,而熙宁、元丰时省试不公的责罚要重得多,熙宁九年(1076)三月诏,“殿试进士,初考官:翰林学士陈绎,集贤校理孙洙、王存,崇文院校书练亨甫、范镗,审官东院主簿陆佃,各罚铜二十斤;覆考官:翰林学士杨绘、龙图阁直学士宋敏求、同修起居汪钱藻、秘阁校理陈睦、崇政殿说书沈季长、检正中书刑房公事王震,各罚铜十斤。并坐考校第一甲进士不精也”。元丰五年(1082)三月,“诏御试所考官苏颂等六人,覆考官安焘等六人,详定官蒲宗孟等三人,各罚铜三十斤。颂等考黄裳等(第)下等,上亲擢为第一,故罚之”。其中有“不称旨命”,也有“高下失实”的问题,主要在于考核不精,定等不当(30)。至北宋后期有些变化,贡举时只责罚点检官而不坐考官,故绍圣元年(1094)正月,右通直郎蔡安持建言:“欲于贡举勅内改‘点检’为‘考试官’字,庶几条约均一,士无遗滥。”于是将点检和考官涵盖在考试官之中,使之都承担相应的责任(31)。政和时,责任追究的实施可能差一些,出现“唐开祖程试纰缪,主司校考不精,宜有薄罚,未见施行”的情况,但在大臣的奏请之下,最后还是有所改正(32)。可见,在北宋后期政治秩序较为混乱的情况下,科举责任追究并没有停止。 南宋科举判卷录取上的问题,从《宋会要辑稿》的记载来看,较北宋要多一些,问题也严重一些,如考校不精、对读脱漏,“经义但看冒头,诗赋仅阅一二韵,论策全不过目”(33),尤其四川的漕试、解试以及类省试“私取之弊”为多(34)。为此,对考试官的责罚也屡见于史载,如绍兴十五年(1145)四月,“诏太学博士杨邦弼御试进士,对读试卷,有所脱漏,罚铜十斤”(35)。而大臣们对此类责任也密切关注,并且有的还及时上奏,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嘉泰元年(1201)二月,右谏议大夫程松言:“若有司所取不当,他时上彻听闻,则考官降黜,所取驳放。”(36) 嘉定六年(1213)八月,臣僚言:“乞今(令)礼部速牒诸州,严责考官精择,正解之外待补卷子亦加精考,并要分明批抹,与选者批文理何处优长,黜落者批文理何处纰缪,卷首具考官职位。开院后,将所取草卷解发运司点检,如有卤莽,定加责罚。”(37) 后来绍定时,针对“举人程文雷同”的情况,“命礼部戒饬,前申号三日,监试会聚考官,将合取卷参验互考,稍涉雷同,即与黜落。或仍前弊,以致觉察,则考官、监试一例黜退”(38)。也就是一旦发现判为合格的答卷雷同,不只黜落考生,而且要黜退考官、监试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