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巴人来源的传说与史实(3)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巴是一个地域名称。从考古学上看,板楯蛮先民的分布地域与廪君蛮先民的分布地域十分接近,前者分布在川东北嘉陵江上游和渠江流域,北至汉中,后者发源于鄂西北竹山,他们都居住在称为巴的界域内,所以他们都是巴人,尽管其族群有别,来源不同。罗泌《路史·后纪一》说巴国是“降处于巴”,就是说到了巴地建立国家,故曰巴国。西周初年周武王“以其宗姬封于巴”,(14) 也就是把宗姬分封到称为巴的界域中,所以称为巴国。这种情况,正与《史记·五帝本纪》所谓“青阳降居江水,昌意降居若水”相似。《左传》隐公八年记载众仲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杜预注曰:“立有德以为诸侯”,封建诸侯而胙土命氏,就是分封诸侯于某地,诸侯以其地名作为氏号,此即先秦所谓“诸侯以国为氏”。(15) 巴人的情况正是与此相同。由此可见,巴最初是地域名称而不是族称。
    二 巴人先世来源之辨证
    正如对巴义的解说一样,古文献对于巴人先世来源的记载也是歧说纷纭,莫衷一是。一般说来,无论学术界认为巴国源于黄帝、太皞,还是认为源于丹山之巴、廪君之巴,或源于周之宗姬,事实上都是针对巴国统治者的先世而言的,即指巴国王室的来源及地域所在,而不是指巴国民众即被统治者族群先世的来源和地域。
    (一)黄帝之后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洛书》曰: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人皇居中州,制八辅。华阳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国则巴、蜀矣。其分野:舆鬼、东井。其君上世未闻。五帝以来,黄帝、高阳之支庶,世为侯伯。及禹治水,命州巴、蜀。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巴国远世,则黄、炎之支。”这段文字实际上是追述巴国统治者即其王族的远世。巴与周同姓,故以巴为黄帝之后,这自然是有相当根据的。至于说禹娶涂山为江州之涂山,则与《左传》等先秦史籍所记载的当涂说等大相径庭,学者多以《左传》所记为是。郦道元认为:“(江州)江水北岸有涂山,南有夏禹庙、涂君祠,庙铭存焉,常璩、(庾)仲雍并言禹娶于此。余按群书,咸言禹娶在寿春当涂,不当于此也。”(16) 郦说无疑是正确的。根据新出土的东汉熹平二年(173)景云碑铭文看,(17) 江州的帝禹庙和涂君祠,可能与大禹后代帝杼“帷屋甲帐”、巡狩回蜀途经江州时所建有关。据此,江州帝禹庙和涂君祠的来源当是十分古远的。
    (二)太皞之后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釐,乘釐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国。”太皞是上古东方和中原地区传说中的人物,春秋时屡见记载。史称太皞风姓,(18) 居陈。(19)《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大(太)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杜预注曰:“太皞,伏牺氏,风姓之祖也。有龙瑞,故以龙名官。”《吕氏春秋·孟春纪》“其帝太皞”,高诱注云:“太皞,伏羲氏。”吴任臣《山海经广注》、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亦均以太皞为伏羲氏,均本于《世本》之说。其实,在先秦文献中,太皞是太皞,伏羲是伏羲,二者并不混同,至汉代才将二者混为一谈。对此,前人早已有充分考证,无须再考。
    潘光旦先生采取汉代以后太皞伏羲氏的说法,据以认为巴人发源于西北地区。(20) 按,《帝王世纪》记载说伏羲“生于雷泽,长于成纪”,成纪在今甘肃东南部西汉水以北的成县。由成县沿西汉水往东,经陕西略阳入嘉陵江,经过勉县,即是汉中,这里正是巴地的所在。而在甘肃东南的成县、武都、西和、天水、秦安等地,均发现不少主要是战国秦汉时期巴蜀文化的遗存。看来,从甘肃东南到陕西汉中,其中的一些巴蜀文化遗存应与巴人当中的某一支系有关,或许与汉中地区巴人的西迁有关,所以才产生出伏羲与巴人关系的传说。不过,从太皞伏羲氏这一称谓可以看出,巴人源于伏羲的传说当为晚出之说。但伏羲氏的问题以及与巴人的关系等问题还很复杂,尚需深入研究。
    《山海经·海内经》说“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釐,乘釐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国”,咸鸟,或认为即《诗经·商颂》所谓“玄鸟”。乘釐、后照,未详。或以为乘釐即廪君,后照即楚之昭氏之后,均无确切证据。《海内经》这段记载所说的太皞远裔的巴国,既然有其世系可以寻绎,当有所本。但所说巴国,却不当是巴国的统治者姬姓王族,而应如李学勤先生所分析的,是巴国的一部分民众,(21) 是组成巴人的族群之一。
    (三)丹山之巴
    《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巴)属也。”孟涂,或作血涂、孟徐、孟余,均形近而讹。郝懿行笺疏云:“《水经注·江水》引此经作血涂,《太平御览》卷639作孟余或孟徐。”不知孰是。此段引文的最后十一字,据郝懿行笺疏云:“《水经注》引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是此经十一字乃郭注之文,郦氏节引之,写书者误作经文耳。居属又巴属字之讹。”可知乃后人将郭注羼入。依此,郭注原当作“丹阳,巴属也”,居、巴形近而讹。丹阳,郭璞注云:“今建平郡丹阳城秭归县东七里,即孟涂所居也。”郝懿行笺疏云:“《晋书·地理志》建平郡有秭归,无丹阳,其丹阳属丹阳郡也。”丹阳,今湖北秭归,地在西陵峡上游。《路史·后纪十三》罗苹注云:“丹山之西即孟涂之所埋也。丹山乃今巫山。”据此,丹山当在西陵峡与巫峡之间,即今渝、鄂交界的三峡峡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