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其他文献中的宋代《须知》 为易于说明问题,笔者将所翻检到的宋代《须知》资料,绘制下表:(14) 笔者虽竭力搜检宋代的《须知》,也难免挂一漏万。不过,表2基本呈现了宋代《须知》的基本情况: (一)大致反映了宋代《须知》发展的历史。表2中宋真宗朝《须知》一部《内藏库须知》,仁宗朝有《甲仗须知》、《三司须知》、《行军须知》、(15)《西夏须知》、《唐书新例须知》(16)等多部,神宗朝一部《边廷须知》,(17)徽宗朝《登途须知》与《国用须知》两部,南宋时《须知》多部。这虽只是据所掌握资料能大致推知成书时间者,但也展现了《须知》在宋代的发展脉络。如前所述,从宋真宗时刘承珪编成《内藏库须知》五卷以进,到仁宗时,“诏天下岁进甲仗须知一本,仍令三司先为程式颁下”,及有《须知》多部。这些表明当时《须知》已为宋政府所重视,至迟在仁宗时已被作为对下级部门业务考察的基本方式加以推广。其实,《须知》早已在宋之前社会中出现,如《玉海》则保留了唐代《唐须知国镜》的宝贵信息。(18)五代后梁天祐二年(906)十二月,“京百司各差官,赍本司须知孔目并印,赴魏国送纳”。(19)这表明至迟在五代时期,京城百司已有编纂各司《须知》的传统。总之,《须知》至迟在唐代中后期已出现,五代时已有相当运用,北宋在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在仁宗时被政府大力推广,在行政事务管理中承担更多角色,社会中也广泛应用。这样看来,魏琳“须知册在地方行政事务管理中承担的重要作用至少在南宋时期就已凸显”(20)的提法,不过是她仅据《佚简》中《须知册》申状公文得出的认识。 (二)反映了行政事务管理中对《须知》的倚重。表1中十六件《须知册》文书,均是政府运用《须知册》情况的反映;表2中也有十多件《须知》,涉及政府行为,如《登闻鼓院须知》、《平止仓须知》、《治狱须知》、《两浙转运须知》及《甲仗须知》等。新发现资料与传世文献记载的相互印证,恰恰确证了一个事实:《须知》在宋代行政事务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魏琳认为“这些文书并没有列出须知册实际内容,但却为我们认识南宋地方政权的行政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21)她似乎把《须知册》的价值抬得有点过高,而这也是她仅据《佚简》中《须知册》申状公文得出的见解,尚未认识到《须知》在北宋的运用情况。深入探讨宋代的《须知》,也许会为考察宋代行政事务管理方面提供新的认识可能,但它们很难奠定“认识南宋地方政权的行政管理制度”的基础。 (三)反映了重大的社会现实与时人对民生的关注。宋代民族矛盾尖锐,民族战争频仍,严重的民族危机,迫使人们有意识了解给泱泱大国带来重创的边远小族的诸多情况,而《匈奴须知》、《边廷须知》、《西夏须知》、《金国须知》、《辽庭须知》、《重修辽庭须知》、《契丹须知》、《金虏承安须知》等正是这些重大社会现实的反映。此外,宋代政治的腐败,官场黑暗等,使更多的有识之士把目光投向地方,更加关注基层社会,关注民生,而《治病须知》、《幼学须知》、《食品须知》、《童丱须知》、《务学须知》、《用药须知》、《伤寒须知》等,正是他们对教育、饮食、医疗等关乎普通民众福祉的社会重要层面关注的体现。这些充分说明《须知》中蕴涵着当时社会中重要的历史现实、信息及线索,而这些在其他史料中要么缺少,要么表现不充分。 原始文献《佚简》与其他文献记载的相互参校,充分证明了《须知》曾在宋代社会中普遍存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虽然绝大多数《须知》只有存目,并不见其内容,但要整体认识宋代《须知》,仍需在《须知》内容的蛛丝马迹上下功夫。 三、《须知》的内容及其类别 其实,《须知》在今天应用也广泛,我们会不时碰到《须知》,如火车票背后就有提醒乘客注意事项的“乘车须知”。那么,宋代的《须知》,是与“乘车须知”相似,还是如“《宋人佚简》中那些须知册及则例公文的出现,表明南宋地方政府官员到任也有接受须知册、了解各种规章制度的惯例,以期达到尽早熟悉当地状况之目的”(22)认识一样?不过,从前揭看,宋代《须知》类型众多,其内容也复杂。 就其格式来说,《须知》一般条目分明。《平止仓须知》“其籴粜条目,具载须知,谨具申朝廷,并以须知册申缴”,凡十三条目。(23)而《行军须知》是目前所见到条目最多的一类,共两卷十五目,二百七十余条(24)。等等,不赘。诚见,《须知》多举其条目,使读者明白易晓。其内容简洁,纲举目张,旨在突出主要内容。如《唐书直笔新例》“又为《新例须知》附于后,略举名数如目录之类”,(25)及《唐须知国镜》“撮其机要,使览者纤毫无遗”(26)。总之,《须知》有其独特的格式、行文、内容等规范,且篇幅不大,应如《佚简》中《须知册》,多以“册”的形式出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