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范畴生成的两种途径(4)

⑨(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说林》,第347页。
    ⑩(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第220页。
    (1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史家的四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56页。
    (12)《左传·宣公二年》,《十三经注疏》本,第1867页。
    (13)(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崔祖思传》,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286页。
    (14)(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崔祖思传》,第286页。
    (15)(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周振甫译本,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52页。
    (16)(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周振甫译本,第153页。
    (17)(唐)令狐德棻:《周书·柳虬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681页。
    (18)(南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周书》,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521页。
    (19)(唐)刘知幾:《史通·曲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97页。
    (20)(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周振甫译本,第151页。
    (21)(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崔祖思传》,第286页。
    (22)(清)章学诚:《章学诚遗书·家书二》,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92页。
    (23)(西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左传序》,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第3页。
    (24)(西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左传序》,第4页。
    (25)(唐)刘知幾:《史通·序例》,第88页。
    (26)这里的“书法”,主要是指孔子在《春秋》中运用特定词语表达其对历史的看法。
    (27)“义理”,指褒贬之义,与孟子的“义”一样,都是价值判断,即“义法”。
    (28)《全元文》卷一二五,郝经《春秋制作本原序》,转引自任继愈主编:《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345页。
    (29)(南朝宋)沈约:《宋书·范晔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830页。
    (30)(南朝宋)沈约:《宋书·范晔传》,第1830页。
    (31)(南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唐书二·表》,第576页。
    (32)(南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春秋》,第118页。
    (33)叶适认为:《诗》《书》是“古人以德为言,以义为事,言与事至简,而犹不胜德义之多”(《习学记言序目》,第118页)。
    (34)(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公》,第171-172页。
    (35)(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答客问上》,第136页。
    (36)(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申郑》,第464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