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恩格斯晚年批评“青年派”歪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系列论述,对于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历史考据紧密结合,有效地抵制各种“主义”或史观,防止史学研究碎片化倾向,仍然具有重要意义。1890年8月5日恩格斯写信给康·施密特强调:“对德国的许多青年作家来说,‘唯物主义的’这个词只是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做进一步的研究……但是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方法。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地研究各种社会形态存在的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在这方面,到现在为止只做出了很少的一点成绩,因为只有很少的人认真地这样做过。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很大的帮助,这个领域无限广阔,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但是,许多年轻的德国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只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套语(一切都可能变成套语)来把自己的相当贫乏的历史知识(经济史还处在襁褓之中呢!)尽速构成体系,于是就自以为非常了不起了。”[3]475 就所见的某些历史研究、特别是某些史学理论研究,或因为时风急功近利而好讲“原理”、喜说“大话”,大都缺乏马克思在“显微镜下解剖琐事”的理念和定力,不想进行“多年冷静钻研”,不愿对“一切细节和联系作进一步探讨”,只求“尽速构成体系”或连篇累牍的数量,缺乏实实在在的、经过缜密考证的历史实例,发表的成果论说空泛、历史知识贫乏,既使历史虚无主义有了某种展示的机会,又给碎片化研究的浮现留出了空间。如果这些历史研究,特别是史学理论研究,能够像恩格斯所要求的那样,把唯物主义历史观作为“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充分掌握大量经过审查的历史资料,不给历史虚无主义留下丝毫的史料空白,它还怎么去“虚无”历史!同样,让碎片化研究在大量经过考证的历史资料面前相形见绌,它还会有市场吗?恩格斯写给保·恩斯特的信指明,当你把唯物主义历史观“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末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让人家认为“抓住”了你的“错误”,而且还显得“他是有一点道理的”[3]472。全视角地审视历史虚无主义,不能只强调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个方面,还必须强调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善于缜密的历史考据这一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特别是在当今的大气候下谈论国际领域的历史问题,面对的是诸多持不同历史观念的人群,更要记住恩格斯的告诫,“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唯有靠大量经过缜密考据的历史资料、实践验证的历史事实才有说服力,才有可能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要像马克思主义那样赢得世界,必须做到深刻的哲学理论与丰富的历史知识紧密结合! 注释: ①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唯物主义历史观研究,需要深刻的哲学理论和丰富的历史知识的紧密结合,本文只谈如何结合“历史实例”发展唯物主义历史观这方面,不涉及如何加强理论修养的方面。 原文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恩格斯生平事业年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14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91.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02.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86. [10]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75. [12]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4. [13]王国维遗书:第4册[M]//观堂别集:卷4国学丛刊序。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8上。 [14]常乃德。生物史观与社会[M].上海:大陆书局,1933:1-2.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说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