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今古分合與民國古史派分(6)

(30)《國立中央大學半月刊》第1卷第16期,1930年6月。
    (31)參見中國革命博物館整理:《吳虞日記》(下)。
    (32)顧頡剛:《趙貞信來信之“編者按”》,《通訊一束(24)》,《禹貢》第4卷第6期,1935年11月。
    (33)童書業:《古史學的新研究》,《東南日報·讀書之聲》,1934年11月7日,第15版。
    (34)參見顧頡剛:《顧頡剛日記》(3),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第356頁。
    (35)蔣星煜:《顧頡剛論現代中國史學與史學家》,《文化先鋒》第6卷16期,1947年9月。
    (36)童書業:《三皇考·序》,呂思勉、顧頡剛編著:《古史辨》第7册(中),第37頁。
    (37)參見顧頡剛:《顧頡剛日記》(2),第347頁。
    (38)童書業:《三皇考·序》,呂思勉顧頡剛編著:《古史辨》第7册(中),第36~38頁。
    (39)蒙文通:《古史甄微》,《蒙文通文集》第5卷,第1頁。
    (40)參見楊向奎:《〈禪讓傳說起源于墨家考〉書後》,《古史辨》第7册(下),第108~109頁。
    (41)蒙文通:《井研廖季平師與近代今文學》,《經史抉原》,第108-109頁。
    (42)錢穆:《古史辨第四册序》,顧頡剛編著:《古史辨》第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5頁。
    (43)蒙文通:《治學雜語》,蒙默編:《蒙文通學記》(增補本),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第26頁。
    (44)《新書介紹·今古文尚書正訛》,《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第6卷第4期,1932年7~8月。
    (45)熊十力:《關于宋明理學之性質·復張東蓀先生》,《文哲月刊》第1卷第6期,1936年3月。
    (46)楊寬:《中國上古史導論》,呂思勉、童書業編:《古史辨》第7册(上),第97頁。
    (47)參見吳少瑉、趙金昭主編:《20世紀疑古思潮》,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第398頁。
    (48)童書業:《中國疆域沿革略》,上海:開明書店,1946年,第1頁。
    (49)參見顧頡剛:《顧頡剛日記》(4),第25頁。
    (50)參見饒宗頤:《編輯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及論虞幕伯鯀等附擬目》,《責善半月刊》第2卷第12期,1941年9月。
    (51)參見顧頡剛:《當代中國史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22~139頁。
    (52)梁啓超:《清代學術概論》,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第39頁。
    (53)胡適:《治學的方法與材料》,《胡適文存》(三),合肥:黄山書社,1996年,第93頁。
    (54)關于近代古史學的研究主要圍繞古史辨爲中心,相關成果集中于陳其泰、張京華主編:《古史辨學說評價討論集》,北京:京華出版社,2001年;文史哲編輯部編:《“疑古”與“走出疑古”》,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55)參見王汎森:《從經學向史學的過渡--寥平與蒙文通的例子》,《歷史研究》2005年第2期。
    (56)參見楊向奎:《我們的蒙老師》,蒙默編:《蒙文通學記》(增補本),第56頁。
    (57)沅思:《近代古史研究鳥瞰》,《無錫國專季刊》,1933年。
    (58)顧頡剛:《顧頡剛讀書筆記》,臺北:臺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第2406、1997、2411頁。
    (59)參見顧頡剛:《古史辨第五册·序言》,顧頡剛編著:《古史辨》(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頁。
    (60)繆鳳林:《古史研究之過去與現在》(上篇),《史學雜志》第1卷第6期,1929年12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