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话语权,历史学者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 中国的发展会使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看法有新的转变,西方学者学术观念的转变是值得欢迎的,但这并不等于在学术上支持了中国学者的话语体系。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强国,需要中国学者自己去建设自己的话语体系、提升自己的话语权。就历史学来说,中国历史学的许多研究无疑有独步世界的学术成就,但是还没有被国际学界所了解、所接受。如何建设话语体系、提升话语权,中国历史学者还需要下一番苦功夫。 中国历史学者要自觉地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确方向指引,来研究中国历史,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也要研究世界历史。要对我国学者有较多话语权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学说,做出更加翔实的学术研究和论证,形成具有中国学术特色的学术体系。 建设中国历史学话语体系、提升话语权,基础是开展扎实深入的史学研究。否则,话语体系就是无根的浮萍,话语权也就是空谈。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深入开展史学研究。我们要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根据,中华文明何以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中华文明在历史上是如何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中华文明的优点和弱点在哪里;要研究自甲骨文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中国封建社会经历漫长历史时期的原因,中国几千年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是如何形成的;要研究中国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体系或者说儒学体系的精华和糟粕是什么,儒学体系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体系时为什么会打了败仗,今天正在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应该如何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儒学体系;要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成功的原因究竟在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是如何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要研究五千年不曾中断的中华文明对世界作出了哪些贡献,等等。把这些问题研究透了,才能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历史学者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研究要有十分扎实的史料根据、十分严谨的论证逻辑,要有令人信服的阐释力。只有这样的研究,才能在学术上有说服力,才有助于中国历史学话语体系水平和话语权的提高。 发展中国特色历史科学,要下大力培养和储备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有丰实的中国历史学基础知识,了解欧美世界历史学的进展,尤其要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懂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又精通几门主要外国语的人才。我们现在这样的人才还太少。在国家发展的大环境下,是一定可以涌现出未来中国的优秀学术人才的。需要培养大批专门人才,也需要培养一批跨学科的具有战略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新一代的学术人才需要有强烈的创造力。形成中国历史学的气派,固然需要大批扎实的专门研究成果做支撑,尤其需要具有战略性思维能力的学者提出某个学科领域的新概念,新范畴,新概括,新表述,形成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中国学派的研究模式,使之对国际历史学界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建设中国历史学话语体系,既需要学者个人开展深入的研究,产生一系列运用史料得当、见解独到的精深专著;又需要运用集体力量组织学者攻关,产生多种体系宏大、结构严密的大部头著作;还需要具有战略思考能力的学者在专门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成果进行新的概括,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概念和理论,使我们的研究在方法论意义上对国际史学界产生重要影响。 建设中国历史学话语体系、提升话语权,不会一蹴可就,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新时期的中国历史学者,要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绝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中国历史学者要坚定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对中国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的自信,对中国学术界理论和文化创造力的自信,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